司馬庫斯介紹介紹

園區採提供基本服務設施的低度開發,使其充滿原始的林相,包含30-40年以上的人造柳杉林。 為配合車輛管制時間,包車或二日遊行程多會安排於中午前離開。 自覺步行速度緩慢或需要長時間拍照者,最好提早出發,並直奔盡頭的巨木群,回頭再慢慢拍照,這樣時間掌握上會比較容易。 根據記載,Yaya Qparung 已存在超過 2,500 年,在全台神木中排名第四,20.5 公尺的樹圍需要 20 多位成人牽手才能環抱,筆直伸往雲霄的樹幹足足有 35 公尺、超過 11 層樓高。 當地人說,Yaya Qparung 分岔的巨大枝幹就如同媽媽敞開雙手,擁抱著部落,守護著族人。 生態公園距離部落中心約 1 公里,為環狀路線,繞一圈約 45 分鐘,由部落來回全程約 1.5 小時。

前往司馬庫斯路程險阻已耳聞多時,產業道路狹窄蜿蜒、崎嶇難行、陡坡頻頻,駕駛低底盤汽車易使車體受損,機車則因砂石路面坑洞較多、不易騎行。 需要注意的是:有超過120公里的路程是沒有加油站的,務必加滿油再上山。 因此新竹縣政府針對櫻花季期間實施遊客總量管制,遊客駕車進入部落前必須申請通行證才能進入,只有住宿遊客可不必經過申請。 司馬庫斯介紹2025 司馬庫斯部落周邊山谷,往下眺望可見到塔克金溪與鎮西堡溪匯流形成瀑布,這兒早期叫 Rgyax Cyaqung(烏鴉嘴山),後來因景色神秘夢幻而被族人改名為神秘谷(Min-Na-Nak Ng Gong)。

司馬庫斯介紹: 司馬庫斯大橋

這裡是俯瞰司馬庫斯部落全貌的最佳角度,由此遠眺,可見翠綠山林簇擁的部落裡平房錯落,遠方層巒疊嶂,雪山山脈一路綿延至看不見盡頭的遠方。 司馬庫斯介紹2025 司馬庫斯的地標,木造的牌樓一面寫著「歡迎光臨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另一面則寫著「一路平安」,幾乎所有到訪司馬庫斯的旅客都會特地停留此處拍照留念,櫻花季時牌樓兩側將有櫻花盛開。 現今觀景處上方亦曾經是祖先的開墾地,玉米成熟期,常常聽到烏鴉在部落下方叫,烏鴉趁著族人休息時間,偷吃人們辛苦種植的玉米。 另一特別之處是下方的小石洞,石洞裡住著一條臭青母,夏季白天會在洞口外晒太陽,與牠巧遇時,記得別打擾牠的生活與棲地。 司馬庫斯神木群(Yaya Qparung):據林務局資料,台灣第二名第三名的神木都位於司馬庫斯神木區。

  • 走在步道上經常可以聽見黃嘴角鴞與白面鼯鼠、大赤鼯鼠的叫聲,與蛙鳴蟲聲相互輝映著,像是大自然的交響樂曲。
  • 另一特別之處是下方的小石洞,石洞裡住著一條臭青母,夏季白天會在洞口外晒太陽,與牠巧遇時,記得別打擾牠的生活與棲地。
  • 廁所:步道 2km 和 4km 附近各有一處廁所。
  • 1979 年之前,司馬庫斯沒有電力供應,自然也就沒有冰箱可使用。

鄰近舊部落露營地的達宴露營區,四周景致宜人、坐享超美的無死角星空,是賞櫻、賞楓的絕美秘境。 達宴露營區擁有寬敞舒適的大草皮、24小時供應熱水,因應季節按時供電,從露營區步行至神木區登山口只需2.5K,是快速抵達祕境的絕佳住宿點。 直至今日,司馬庫斯仍保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最聞名的紅檜巨林更是吸引許多人前往朝聖,司馬庫斯部落結合當地巨木群生態、司立富瀑布與山川地景風貌,打造一處自然環境和人文風光的絕美的秘境。 更多走巨木步道相關的注意事項請看 司馬庫斯|部落與神秘巨木群,司馬庫斯景點 x 巨木步道亮點總整理。

司馬庫斯介紹: 【新竹秘境】別被路程勸退!「上帝部落」司馬庫斯絕美巨木群、原始生態此生必遊!

在文化層面,竹片也是泰雅族人拿來切斷臍帶、擴充耳洞甚至占卜的器具。 微雨的早晨,茂密竹林擋去落下的水珠,只餘下細密水霧撲面,山風穿過林間,耳畔盡是竹葉摩挲的沙沙輕響。 那樣的風景、那樣的濕度與隆冬的徹骨寒意,讓我忍不住的想起了京都嵐山。 Ko-Raw 在泰雅族語中意指「祖先在此開墾,落日時分要回部落,全身總是和著深黑色的泥土」,這個名稱代表著土壤的肥沃,有著年年豐收的含義。

由新竹尖石出發,翻越幾個山頭,就能抵達「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 縱然需要遠道而去,這個深藏山間的泰雅族聚落仍是我私心非常喜歡的目的地,不管是視野絕佳的迦南小木屋、雲霧繚繞的山間小徑、翠綠神秘的原始巨木森林,還是全台唯一的共營制度部落,都讓司馬庫斯顯得獨一無二。 目前有舊部落露營區和達宴露營區兩處,由部落前往約 司馬庫斯介紹2025 10 分鐘車程。 相對於一般步道,司馬庫斯神木群步道單趟約5公里,因路程需折返,總長約11公里。 對於登山客來說自是小菜一碟,但對一般遊客來說會是極大的體能考驗,即使路程平緩、指標清楚,也要評估體力後再繼續前行、切莫逞強。

司馬庫斯介紹: 其他 – 司馬庫斯一日遊

為因應觀光需求而生,在部落中建造了小木屋:迦南小木屋、恩典屋、喜樂屋、伯特利屋、佳美屋,有套房亦有雅房,各式房型提供遊客選擇,餐點部分也是共同經營的模式,提供午、晚餐的套餐及合菜,因著部落裡住宿有限,所以統一由當地旅客服務中心負責訂房。 前往司馬庫斯前,請記得在尖石鄉加油站加滿油再上山,這裡是竹60鄉道最後一處加油站,後續來回超過120公里的山路完全沒有加油站喔。 由部落往返約 司馬庫斯介紹 11 公里,需時 4-5 小時,巨木群共有 9 顆巨木,最出名的為 2,500 年歷史的 Yaya Qparung,它以泰雅族語「媽媽」為名,是全台第四大神木。 值得慶幸的是,在部落族人堅持下,司馬庫斯並未被商業化徹底吞噬。 司馬庫斯介紹 時至今日,你仍能在此找到原始的青山綠水與簡單悠然的生活,這裡是備受上蒼眷顧的「上帝的部落」,也是深山裡的烏托邦。

司馬庫斯介紹: – 司馬庫斯部落教室 / 新光國小司馬庫斯實驗分班

雲山房,位於拉拉山上巴陵觀景台不遠處,是司馬庫斯的民宿首選清單之一,以Villa自居打造,走上露臺,看著山嵐雲海映入眼簾,每一呼吸都令人神通體舒暢! 大片開窗,讓陽光美景帶入室內,入夜還有獨享的滿天星斗可以欣賞,房間類型多元、早餐豐盛,超適合全家人的家庭旅遊。 司馬庫斯步道,與鄰近的鎮西堡神木群步道齊名,同樣都擁有巨大的千年紅檜木群,同樣都令人嘆為觀止的巨木原林。 司馬庫斯神木群中最大的一棵是老爺神木,樹齡約有2,500年,依然生氣勃勃地矗立於森林之中。 如果你是大自然愛好者,絕對會被充滿生命力的美景所觸動。

司馬庫斯介紹: 司馬庫斯巨木群步道路線介紹

如果你想知道司馬庫斯有什麼好看好玩,歡迎繼續看下去。 司馬庫斯介紹2025 來到司馬庫斯賞櫻大致有4個賞櫻地點,分為「迎賓大門」旁的昭和櫻、「巨木登山口停車場」周邊的櫻花林,以及登山步道2公里處左右的「櫻花隧道」;最後是隱藏在千年紅檜的司馬庫斯巨木群。 司馬庫斯介紹2025 抵達司馬庫斯後可直接把車開進去,在部落內有兩處主要停車場,一處是進入部落大門後的部落廣場,另一處則是神木步道入口處的停車場。 宇老觀景台:海拔約 1450 公尺,尖石鄉前後山地區的分界,好天氣時視野絕佳,周邊有很多不錯的景觀餐廳,並可以買到高山蔬菜等特產。 司立富瀑布:由巨木群步道岔路前往,步道全程 1.2 公里,來回約需 1~1.5 小時。 宜蘭「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園」林木蓊鬱、群山青翠,設有多條各具特色的步道,更有溫泉、高山湖泊等豐富的自然景觀,還能欣賞雲海、日出、星空、雪景等懾人景致。

司馬庫斯介紹: 司馬庫斯其他周邊住宿

回程的時候,若有空閒時間,也建議大家到部落走走,尤其能見到部落特色建築,或是跟著假日導覽的時間,能夠更了解司馬庫斯的文化。 司馬庫斯海拔約 1,500 公尺,溫度比平地低 5~9 度,加上山上日夜溫差大,請務必注意保暖。 想進一步了解司馬庫斯的部落文化與故事,可以參加由在地青年帶領的導覽活動,每個行程需時約 40 分鐘至 1 小時。 通行證:司馬庫斯平時免申請入山證或通行證,但櫻花季或疫情嚴重時可能會為控制人潮而實施管制。 自行開車者建議先至 司馬庫斯官網:最新消息 頁面確認,包車或參加 1~2 日遊者則不用擔心,司機會幫你搞定一切。

司馬庫斯介紹: 司馬庫斯用餐:迦南咖啡美食屋

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是位於新竹尖石的泰雅族部落,司馬庫斯巨木群步道難度不高,全長約5.2公里,海拔高度介於 1,536至1,636公尺,是條老少咸宜,又能美美拍照的輕鬆健行登山步道,建議可搭配司馬庫斯部落或鄰近景點安排一日或二日行程。 與司馬庫斯同樣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鎮西堡,因造訪遊客較少而保存著更原始的面貌。 鎮西堡海拔高度約1,720~2,180公尺,擁有全台最大面積、神木聚集密度高的巨木群步道。 鎮西堡神木群步道路況相當原始,幾乎沒有太多人工修築痕跡,路徑分為A、B兩區,A區全程往返約9小時,沿途坡度起伏大,建議嚮導帶領。

司馬庫斯介紹: – 神秘谷

這處廁所一樣由司馬庫斯族人以木頭手工搭建,廁所內可眺望周邊山林,號稱是全台風景最好的廁所之一。 咳咳,扯遠了,總之整個步道除了盡頭的巨木群,我最愛的大概就是這片竹林。 不過還是提醒一下,為了避免拍到忘我導致最後時間不夠,還是比較建議去程先咬牙速速通過,等看完巨木回頭再慢慢拍照唷。 司馬庫斯介紹2025 ⇑ (左)部落門牌也有巧思,名稱下方的圖騰即代表主人的身份,像是國光古麥家底下刻著獵刀,代表他是部落裡的獵人與勇士。

司馬庫斯景點主要分為部落內與巨木群步道兩個區域,以下景點皆在步行可達的距離內,其中部落內景點約 2~3 小時可逛完,巨木步道約需 4~5 小時。 這邊僅簡單條列,各景點詳細介紹與注意事項請看 司馬庫斯|部落與神秘巨木群,司馬庫斯景點 x 巨木步道亮點總整理 文章。 隱藏於新竹尖石鄉的山林深處,司馬庫斯海拔約 1,500 公尺,屬泰雅族居地。 由於地處偏遠、開發不易,它一直到 1979 年才有電力供應,是全台灣最晚通電的部落,曾有「黑色部落」之稱。 司馬庫斯部落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從內灣至司馬庫斯的車程約60公里,一般小客車約需花費2.5至3個小時。 「司馬庫斯舊部落營地」位於海拔 1,630 公尺,從司馬庫斯部落出發前往營地大約 10 分鐘車程,而從營地走到司馬庫斯巨木群路程,來回大約 3-4 小時。

司馬庫斯部落教室計畫最早可追溯至 2000 年,然而由於政府進度緩慢,司馬庫斯族人便決定以部落之力建造小學。 2004 年教室正式啟用,司馬庫斯的孩子終於不用翻山越嶺前往新光部落就學。 除了聘請專業教師講授教育部規定之課綱,教室每週還有十二節文化課程,由部落長輩教導孩子們雕刻、編織、語言、狩獵與農務等傳統泰雅知識與文化,希望能加強孩子對所屬族群與部落的認同。 泰崗部落民眾因農忙需要進出之車輛,可自由進出尖石鄉司馬庫斯產業道路0K至4K,不受上述時段限制。 1948年司馬庫斯族人余國進參加附近抬耀部落的基督教聚會,從葉廷昌牧師手中將日文寫成的約翰福音手冊帶回司馬庫斯,是基督教進入當地的開始,此後在許多傳教士的努力下,大多當地居民成為基督徒,1999年並建立了新的教堂。

在進入司馬庫斯前的產業道路,路面狹窄、坡度陡、坑洞大、髮夾彎多,一路上只能用「驚險連連」來形容。 如果是駕駛一般小轎車,開過坑洞時很容易會敲擊底盤。 而騎乘摩托車前往的話,則要留意地上砂石很多,一不小心就會滑倒。 近年司馬庫斯已取消入山管制了,民眾不需申請登記入山證,隨時都能進出。 不過近期受疫情影響,即日起至3/6止,因聯外道路路況和承載量有限,所以需要總量管制,每日限50輛汽車及100台機車,想前往賞櫻的朋友,可要事前預約取得通行證。 司馬庫斯介紹 若只有走司馬庫斯巨木群步道,基本上就是一條路走到底,到巨木群的時候,則是O型路線。

司馬庫斯聚落內有不少木雕,其中服務中心前的生命之樹應該是最能象徵司馬庫斯精神的一個。 木雕由三個人物雕刻組成 —— 背著臼的是部落開拓者 Makus,代表著部落的遷徙與開創;抱著孩子的是媽媽 Yaya,象徵部落的傳承;而腰繫彎刀、肩扛獵物的則是年輕勇士,象徵著部落的分享共食文化。 」意味著「祖先在此耕種,落日時分要回部落,全身總是和著深黑色的泥土,代表著土地的肥沃,更透露出當時的豐收」。 二百多年後的今日,小米園已不復在,還原森林面貌,成為原生動物與原生植物的棲息地。 居民早期主要以農業為主,農產品有小米、水蜜桃、蔬菜等。 近年來觀光業開始發展,居民轉向以觀光業為主,並且有民宿、餐廳等漸次成立,但當地居民仍堅持以木及竹子為建材造新的建築物。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