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15大優點2025!內含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絕密資料

新竹作為台灣重要玻璃產地,每兩年一度的重頭戲「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即日起至9/25在新竹公園正式展開。 今年2月,聯合國首次以特定素材作為主題,將2022年訂為「國際玻璃年」,肯定玻璃在低碳、創新上的重要位置,與新竹在地產業、工藝師長年投身玻璃領域,以及本次藝術節的核心精神不謀而合。 作為台灣重要玻璃產地,新竹每兩年一度的重頭戲《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將於9/9 –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2025 9/25 在新竹公園正式展開。 新竹代理市長陳章賢表示,「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為本市展現城市美學的重要場域之一,自1999年開館以來,除了彰顯地方文化與產業特色、促進觀光、協助玻璃產業升級,並透過典藏、展覽、研究、教育推廣,以及玻璃設計藝術節、金玻獎等活動,促進玻璃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更培養多位藝術家。 期望跳脫過往純粹工藝技藝的展現,以不同視角了解玻璃工藝如何融入當代生活風格。

  • 總策劃吳孝儒表示,過去展覽經常以設計師、工藝師的角度說玻璃的故事,現在希望讓玻璃(展品/藝品)說自己的故事。
  • 玻璃工藝博物館位於新竹市東區的東大路一段上,於西元1999年12月18日正式開館。
  • 2022 新竹市玻藝節也提倡遊客們能自備餐具,或租用活動提供的玻璃器皿,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 希望能夠結合文化與觀光資源,協助新竹玻璃產業昇級,讓民眾及業者參與,故同時也為市民休憩的好地方。
  • 作者以800多度燒製垂融,如同植物生長時萌芽階段般,象徵著生命的泉源,透過光的照射而蓬勃發展的生命力。
  • 作者邱文虎於假日與家人出遊,看到台灣的好山好水,茂盛的竹林與植物,隨風搖曳飄揚而創作出來的。

在展覽現場更結合5G科技,打造互動APP,透過手機就能吹出專屬自己的玻璃藝品形象,製作完後,對著玻璃許願,還能散發著專屬的祈願玻璃光,讓觀眾帶著創作的玻璃和「透明苑」合照,2022 新竹市玻藝節絕對是今年秋天最精采的秋日祭典。 老師傅簡陋的工作室,生活在高溫一千多度的環境中,那種辛苦讓人心疼,他們是需要被關懷與看見的一群。 (賴月貴/大紀元)洪瑜鶴看到新竹玻璃工藝存在的兩個問題,即創新能量不足與欠缺行銷通路,老師傅的技術很好,連日本人都佩服,但普遍存在設計能力不足,需要補充美學素養與線條構圖等專業知識,未來將會與中華大學、清華大學的藝術設計相關科系合作,為老師傅添加正能量,用設計為產業注入活水。 以日據時代之建築改於1999年改建而成,結合新竹的玻璃產業文化以及觀光資源,展示玻璃工藝並推動工房教學。 圖片取自IG:jason.lin.fox 新竹鐵道藝術村裡頭的空間規劃為:大展場、人文休憩區、多功能教室、追火車月台、5間個人工作室,藝術村旁還有一座精緻的小花園,不僅是散步放鬆的好去處,也可以作為戶外展演空間。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漁港(南寮漁港、南寮地中海、南寮舊漁港)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後來詢問了服務人員,得知這個館要另收門票,礙於時間不夠,我們便暫時放棄進入欣賞,只好等下回有機會再來嘍。 現在還有梅酒的展覽,胭脂梅酒吧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在古代,其實醃製食物、酒精就是一個把食物長期保存、永續利用的概念,整個春池要帶給社會大眾的影響力就是植入這樣的觀點到你們腦子裡(被我說的很可怕)從小小的行為跟選擇去影響我們這整個大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

不只是吹玻璃的老師傅們面臨失業、技術無法再傳承等問題,對於高品質的MIT玻璃產品的未來要如何走下去也是個很大的課題。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2025 跳脫過往純粹工藝技藝的展現,以呈現玻璃製作「Process過程」作為策展核心,延展出看待工藝的新思維。 站在過去(Past)、現在(Present)、未來(Future)三個時間節點,重新去思索玻璃工藝如何融入當代生活風格,及其時代意義與技藝追求。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分隔耐熱玻璃保鮮盒】 附匙叉 800ml 耐熱400度 玻璃微波盒 水果盒 保鮮盒 便當盒

不僅如此,文化中心更積極塑造玻璃的形象與遠景,並為成立玻璃工藝博物館而努力。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玻工館」成立的宗旨,主要是要協助新竹玻璃產業升級,讓民眾及業者能參與,能瞭解新竹玻璃產業的開發與應用。 館內陳設不少的玻璃作品,也有台灣及新竹的玻璃產業的相關介紹,也有各種的玻璃展覽。

  • 楊導的《無邊》記錄著南極長征途中隊員和自己的心靈及景況,創作二十多年來,這是一部楊力州導演最深沉的自我省思與反芻的作品。
  • 我其實也是到了去年才知道新竹是台灣玻璃產業很重要的地方,如果想到陶瓷會想到鶯歌,那想到玻璃以前的人就會想到新竹。
  • 並邀請全國十一所學校(包含大專院校、高中、國中)辦理玻璃裝置藝術,同時規劃玻璃藝術街,提供精美藝品工參觀民眾欣賞選購,另有玻璃工坊示範各種玻璃製作技法,及十四場表演活動,供民眾現場觀賞。
  • 清華大學推動USR計畫助產業,在竹北新瓦屋為藝術家舉辦特展,右2為藝術家許鈞淵,左為USR計畫團隊成員蕭蕓嬿。
  • 文化局指出,玻璃藝術家藉作品展現他們的感動及創意,經過火的焠煉,才能將精緻的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
  • 民眾的支出因過節增加,目前有勞動部推出的「勞工保險被保險人紓困貸款」最高可貸款10萬,以及雇主可申請基本工資補貼外,另外,還有10萬保單紓困借款,及正在研議的普發現金6千元、中低收入戶發現金等方案,提供需要的民眾申請,讓大家好過年。
  • 每個週末精選將近30家透明感品牌參展,如在地品牌:墨咖啡、新竹柿染、春室等;以及台灣人氣品牌如:一百種味道、芳華選物、自愛等等,都來到現場共襄盛舉,想喝點小酒也有不容錯過的亞洲50佳酒吧Draft Land與臺虎精釀。
  • 倘若您想來趟玻璃工藝之旅,不妨順道前往鄰近孔廟、麗池、湖畔料亭、風城願景館、動物園、體育場、長青學苑、假日花市等旅遊據點,包您有趟難忘的回憶。

新竹漁港(南寮漁港、南寮地中海、南寮舊漁港)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漁港建於民國70年,位於新竹市西北郊海濱,本來是漁民謀生興建…… 玻璃接力展:為傳承玻璃技藝,展現個人創作風格,辦理許金烺、李國陽、黃安福、林啟燦、許宏文、蔡松平玻璃創作展等六檔。 W TAIPEI x W春池計畫® | Wow Moon 無限月餅 邀月杯春池玻璃資深的師傅們憑著長年累積的技藝,吹製出量少質精的藝品,看了只想每一種都帶回家收藏。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景點分區導覽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玻工館在政府、民間與業界的期待下,配合第三屆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終於誕生了。 它象徵著新竹玻璃近百年來努力開拓,堅持不懈的階段的結束,及充滿遠景階段的開始,也是邁向國際化的第一步,新竹玻璃從此向世界宣告成為國際玻璃藝術的一員。 文化中心也因政府組織變革而功成身退,其組織由新竹市政府文化局取代,玻工館負起推動玻璃藝術發展的重責大任。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景點小檔案

玻璃工藝博物館位於新竹市東區的東大路一段上,於西元1999年12月18日正式開館。 博物館建築特色乃是採用仿歐式的庭院風格設計,並結合東方典雅樸實的裝置,使得整體看來更具有東西合併後的古典浪漫意象。 「當代透明生活」展區則蒐羅了10個國家、超過40種玻璃設計品,從創意、品牌、設計、製造、產業推廣等多項優點,期待跳脫傳統玻璃工藝的展現,融入當代生活風格,2022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2025 新竹市玻藝節打開觀眾從各種玻璃藝術品的欣賞方式,為新竹玻璃工藝注入無限想像空間。 計畫團隊也詳細訪談玻璃從業人員,瞭解現階段他們所遭遇的困境,聆聽老師傅經驗分享,並由老師傅親自示範並指導,在實際參與玻璃製作的過程中,體驗工藝傳承之艱辛,團隊並媒合推薦老師傅到校教學,國小、國中及高中各階段都安排玻璃工藝課程,讓學生認識在地產業,進而愛上玻璃文化藝術。 張炳鈞(中、穿白色上衣、雙手比讚者)在眾人期盼下,承接「新竹竹塹玻璃協會」理事長重任,將帶領團隊找回新竹的驕傲,讓玻璃工藝再創輝煌。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台灣新生報

廣場中央由偶然設計與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合作呈現的《透明苑》藝術裝置,結合在地工藝師手工吹製的三百顆玻璃,搭配活動特別設計的「玻璃感樂曲」,帶來聲光互動沉浸體驗的玻璃燈光秀展演。 活動期間傍晚5至8點整點時刻,明暗奔放的燈光便開始隨著節奏舞動,恍若一場煙火秀,能以雙眼捕捉秋季慶典的美景。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更結合5G科技,透過專屬APP互動介面,對著手機吹氣也能夠吹製出專屬自己的玻璃形狀,製作完玻璃後,向著手機許願,發散出專屬的祈願玻璃光,讓燈火流淌成為心中暖光。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東區一日遊#3 新竹鐵道藝術村

新竹每兩年一度的重頭戲「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將於9/9至9/25在新竹公園正式展開,本次以「透明大百科 GLASSPEDIA」為名,貫穿「透明大百科」主題館、「透明博物館」、「透明苑」、「透明市集」四大主題展館與活動,帶領觀眾穿透玻璃的光譜,一同閱讀承載著百種玻璃樣貌的「大百科」。 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簡稱玻工館)是台灣新竹市博物館,座落於至枕頭山新竹公園西北方。 其原始建築物為興建於1936年的新竹州自治會館,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成為接收委員會的住所,其後又有美軍顧問團進駐,之後又為憲兵駐所。 在1995年的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後,改做為玻璃工藝博物館,以彰顯新竹的玻璃產業史並推廣玻璃工業。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透明市集

展覽也以擬人化語言、更為貼近的視角,讓人了解玻璃是可循環再利用的材料,能夠分解與再次重組,既有利環境永續發展,更吻合當代減碳生活。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玻工館的成立與玻璃藝術節的舉辦,不僅建立了活動的品牌與信譽,並且象徵著新竹玻璃脫胎換骨,又向前邁進一步,及永續發展的穩固基礎的里程碑,也是新竹玻璃藝術發展跨入國際化的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中繼站。 期盼透過政府、業界的努力,能藉以振興地方產業,繁榮地方經濟,傳承鄉土文化,並帶動文化的新新竹的來臨、再生與發展,並依舊成為北台首善的文化之都。 至此新竹玻璃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瓶頸與困境,有志之士遂開始思考如何突破現狀,開創新局,因而逐漸轉型。 配合政府「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之目標邁進,結合觀光、藝術,促使產業升級,並以服務性、創作性,來促進產業的發展。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旅遊王TravelKing

同時擔任總策劃與視覺統籌的無氏製作分享,這次展覽主軸從「以最小的玻璃單位為核心,輻射出生活的百態」出發,如同活動主視覺設計概念,以一個個微小而精密結合的網點,象徵玻璃的原料—矽砂「SiO2」,由網點Si跟O由疏至密組成每一件立體玻璃器物,排列出翻閱百科全書的動態感。 2020《新竹市金玻獎》以永續循環概念、具設計美學、創新媒材運用、生活實用性為指標,選出「單一媒材類」、「複合媒材類」、「工業設計類」、新秀獎,本次更新增與在地玻璃業者合作開發量產的「文創設計工藝類」。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玻璃名振全台,原因就是製作玻璃的主原料–矽,在新竹產量很大,新竹因而成為玻璃重鎮。 日據時代台灣玻璃事業,是以生產工業儀器、醫療器材和其它生活必需為主,後來才逐漸從工業玻璃分出部份資源,生產具有藝術內涵的玻璃產品。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春室1F|GLASS STUDIO 玻璃工坊

觀展時民眾可以加入LINE好友獲取展覽資訊介紹,滿滿豐富的玻璃知識,離場時還可以透過LINE收藏數位版的「透明大百科」。 不論親子或朋友同遊,都能輕鬆看展,同時吸收科普玻璃知識,在展館探索玻璃與生活的關係與連結時,促進互動與交流體驗,留下美好回憶。 —11.4假新竹公園舉行,展覽部分有玻工館(金玻獎得獎作品、國內邀請作品、國際藝術展)、北歐風情館、鑲嵌館。 並邀請全國十一所學校(包含大專院校、高中、國中)辦理玻璃裝置藝術,同時規劃玻璃藝術街,提供精美藝品工參觀民眾欣賞選購,另有玻璃工坊示範各種玻璃製作技法,及十四場表演活動,供民眾現場觀賞。 今天的「新竹公園一日遊」,早上逛了歷史悠久的新竹公園,也順遊了麗池、九曲橋、氣象站、新竹孔廟、昆蟲館、鄒洪上將紀念碑、石馬石虎石碑、五門古砲等,公園豐富的內容,超乎凱文的預期。 下午則先走訪面積雖小,卻擁有各種大小動物的新竹動物園,也看到了幾座古蹟、遺跡;還逛了新竹市玻璃工坊及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除了欣賞到許多精彩的玻璃作品外,也對玻璃歷史及產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