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讓胎動明顯,亦可推推肚子或是輕拍肚子,來確認寶寶是否有正常活動。 只要經過以上這些方法,若胎動有明顯增加,即可確定胎兒正常。 若還是都沒有產生比較劇烈的胎動反應,建議要立即尋求醫師幫忙檢查,避免有任何異常現象發生。 懷孕胎動 由於孕婦對胎動的敏感度差別十分大,所以由她們匯報12小時內能夠感到的胎動次數,由50次至950次都有。 落差主要是由於很多時細微的胎動,大部分孕婦都無法察覺得到。 但如果胎動能夠持續10秒以上或有較大的動作,又或是孕婦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候,這些胎動應該會被感覺到。
媽媽也可以撫摸肚子來安撫寶寶,協助胎兒移動位置,減緩胎動造成的疼痛感。 第一次胎動,是一個感動的時刻,是一個媽咪們跟寶寶們感受深刻連結的時候,對媽媽來說,胎動也是一個能跟寶寶對話的管道。 如果是第一胎,媽咪們通常在懷孕期間的18到20週左右,可以感受到胎兒的胎動,而如果懷第二胎的媽咪們,可能會更早感受到,大概在16週左右就能感受到胎兒的胎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醫師李湘萍分析,原因可能是大多數寶寶活動時間落在晚上9點~半夜1、2點,這段時間剛好是作息活躍期。 另一方面,此時距離吃完晚餐已有一段時間,母體血糖濃度下降,也會造成寶寶活動較頻繁。
懷孕胎動: 胎動的變化
另外也會透過超音波看胎兒姿勢和位置,並觀察是否有臍帶繞頸、子宮動脈血流是否正常、羊水是否減少,或胎兒是否有活動等等。 媽媽可以用早中晚三個時段,以一個小時為單位來觀察胎兒胎動,如果胎兒於一個小時內的胎動次數沒有超過三次,就需要特別注意胎動頻率。 而若持續觀察12小時後,仍舊沒有感受到胎兒胎動,這時候就建議媽咪和婦產科醫師聯繫。
- 媽媽採取腿伸直仰躺的姿勢,用捲尺測量從恥骨的上面到子宮底(子宮最上面的部分)的長度。
- 想要讓胎動明顯,亦可推推肚子或是輕拍肚子,來確認寶寶是否有正常活動。
-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懷孕的中期以後,有高血壓、嚴重外傷或短時間子宮內壓力減少準媽媽多容易出現此狀況。
- 8個半月以後的寶寶由於力氣較大,伸展手腳時可能會踢到子宮而引起宮縮,不過孕媽咪若沒有諮詢醫師,很容易將其誤以為是胎動。
- 32、33週時羊水量最多,是感覺胎動最頻繁的時候;36週之後胎兒長大,子宮腔的空間變小,就會開始感覺胎動變少,孕媽咪不用太擔心。
- 胎兒在活動時最常見是揮動手腳,有時出現較大或較用力的動作,例如翻身、踢腿等,會讓孕媽咪比較能感覺到,若胎兒只是進行手部張握,孕婦則較不易感受。
- 如果只是孕媽咪自己感受不靈敏,測試結果都正常,就不需太擔心。
測量、記錄胎動的標準方式,大約在孕期28週後,孕媽咪可以每天觀察胎動頻繁的時間點,開始規律記錄。 像是吃完飯,胎兒開始活動,孕媽咪可使用孕婦枕、月亮枕,以最舒服的姿勢坐或躺,進行計算胎動幾分鐘出現一次,或1個小時胎動幾次,原則上,1~2小時胎動達10次以上即是正常。 懷孕胎動2025 假設孕婦每天規則記錄胎動,突然今天胎動減少,1小時、甚至2小時內的胎動不到10次,則要特別留意。 原則上,一旦發現發現胎動明顯減少,必須盡快就醫檢測胎盤功能與胎兒發育情況,評估是否需要提早生產。
懷孕胎動: 每天被說「你瘦了」減肥就會成功?心理學家提2理論解析
但不管感受到胎動的時間在第 16 週還是第 20 週,這都與胎兒的成長發育沒有關係,因此媽媽不需要擔心胎動是否來得太慢。 假設有一天,胎動急促後慢慢減少或停止胎動,那也都屬正常反應不用太過擔心。 若真的很不放心的話,也可以先觀察一陣子再看是否要請醫生檢查。 臨床上也是有許多孕婦在懷孕後期胎動劇烈,而且是整個腹部都可以感受到寶寶強而有力的胎動喔! 所以懷孕後期胎動很大力也是時有所聞,要留意的是,如果胎動動得很頻繁,然後突然停止沒有胎動了,要趕快去醫院檢查。
而寶寶在子宮內活動時會有一些小動作,如摸嘴唇、摸頭、玩臍帶,皆屬輕微反應,孕媽咪有時會感覺寶寶手部擦過腹壁,好似手臂屈伸或手掌輕撫,但時間不長,肚皮的感覺也不明顯。 胎兒在8週大的時候會開始自主動作,由於初期神經系統與腦部發育尚未成熟,肢體較不協調,主要傾向反射性、輕微的活動。 到了16~20週,神經系統逐漸成熟,才會開始出現組織性動作。
懷孕胎動: 懷孕後期胎動少但不會少於一半
胎動是指胎兒主動性的運動,分為2種:自覺性胎動以及非自覺性胎動。 非自覺性的胎動是指媽媽沒有感受到的輕微胎動,但透過超音波檢測可以檢測出來,通常在懷孕初期的胎動媽媽都還感受不到。 1.每天找空閒時間(建議晚餐後,因為飯後血糖升高,胎兒比較會動),靜坐或左側臥,記錄10次胎動所需時間。
懷孕胎動: 胎動多,代表寶寶的個性活潑?
若孕婦每天記錄胎動時,突然發現胎動減少,例如:1、2 小時內的胎動不到 懷孕胎動2025 10 次(或胎動次數比前一天少一半以上,甚至停止不動了)。 則表示胎兒可能出現異常,必須要立即就醫,確保胎兒安全。 假如一天有兩個連續的時段都感受不到明顯的胎動,就要立即就醫接受檢查。
懷孕胎動: 測量胎動早中晚各一次最佳
無論是要把音樂調大聲,或是用力關門;都可以直接喚醒胎兒,引起寶寶抗議太吵的胎動反應。 越接近臨盆週數的媽媽越要留心產兆,一般而言有3大產兆:落紅、破水、陣痛! 其實胎動並不算是產兆喔,但是臨盆前胎動也要觀察,除了產兆外,一直到生產前一天胎動都要小心關注。
懷孕胎動: 胎動
孕媽咪通常在7個月前不易感覺到規律的胎動,這與寶寶所在的位置有關。 而7個月後開始感覺到明顯胎動,即可以觀察胎動的次數。 到了8個月,因為寶寶隨時在活動,醫師此時會要求孕媽咪自主測量胎動的頻率。 在測量胎動時,孕媽咪須選擇安靜不被打擾的環境,以正坐或左側躺的姿勢記錄,時間為早、中、晚各1小時,1小時內胎動次數超過3次即屬正常。 另一種測量方式是將早、中、晚3小時的胎動次數相加乘以4,即得出12小時的胎動次數;12小時胎動次數若少於10次表示胎動過少,須請醫師做進一步檢查,驗明是寶寶本身問題,抑或孕媽咪感受力不足。
懷孕胎動: 下一頁︰避免產前抑鬱 孕婦的情緒管理10方法
蕭勝文醫師說明,一般來說,胎動太多比較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有些時候胎兒的大幅翻轉,也會造成過度的胎動。 懷孕胎動 藉由胎動,孕媽咪能感覺到胎兒的活力良好,在心理層面會比較安心。 懷孕胎動 假如胎動太少,可能是一種警訊,包括胎兒缺氧、窘迫,出生異常的機率會升高,所以應注意胎動,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妥善處理。 胎動是胎兒健康的重要指標,正常且健康的胎兒在媽咪的子宮內一定會有適度的胎動,有時候一天可能高達幾百次胎動,只是孕媽咪感覺沒有那麼頻繁。
懷孕胎動: 胎盤功能不佳
現在提倡的胎兒家庭監護,其主要內容就是利用胎心機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至3分鐘,監測胎心率是否在正常範圍,即每分鐘120~160次,以了解胎兒的健康情況。 如果時間充裕,還可同時監測胎心率和胎動變化的相關性,可更加確切了解胎兒的狀況。 如以前有不良產史,或本次有併發症(如妊娠高血壓、胎位不正、臍帶繞頸、糖尿病及感染等),更應堅持恆常監測。
懷孕胎動: 胎動常見問題
如何數胎動監測胎兒的健康,胎動突然加快或異常媽媽該注意事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胎動。 到第20週時,子宮底高度約為20cm,並升到了肚臍上方。 因此,從這時開始,媽媽的整個肚子都可以感受到胎動,且胎兒的活動力比之前更活躍,胎動會更明顯。 此時胎兒已會吮吸手指或做呼吸運動,雖然不是劇烈的活動,但是準媽咪會感覺胎兒在轉來轉去。
懷孕胎動: 胎動同時好幾個地方鼓起
其實對懷孕的媽媽來說,「打嗝」是一個見證寶寶成長發展的事情,是一個很美好的現象。 媽媽可以注意這些胎動的感受,感受胎兒的活動力表現,如果有發現異常,可以跟助產士討論,也能跟婦產科醫生諮詢。 無感式胎動:胎兒可能是做出較細微的動作,像是打呵欠、活動手掌等,有時寶寶可能一天動了幾百次,但媽媽沒有什麼感受。 若是輕微的發燒,胎動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但如果孕婦的體溫持續超過38.5度以上,羊水溫度上升,子宮和胎盤的血流量會減少,胎動便會減少,寶寶心跳也會加快。
懷孕胎動: 記錄胎動的注意事項
除了觀察胎動,孕媽咪也要記得定期產檢,許醫師指出,懷孕28週前是每個月產檢一次;28週後則是每週2次;孕期36週以後每週檢查1次。 藉由記錄胎動和規則產檢雙管齊下來為胎兒的健康把關。 懷孕20週的小莉最近常覺得肚子有股蠕動的感覺,雖不會感到不舒服,但覺得怪怪的。 產檢時她詢問醫師才瞭解,原來是胎兒正在媽媽的子宮裡活動,亦即「胎動」。 懷孕胎動2025 如果每小時可以感受10次以上的胎動,此為正常;萬一之後的胎動不及這個次數,那麼準媽咪可以先吃些零食、補充熱量後再計算一次。
懷孕胎動: 沒有胎動或胎動太少時,4妙招喚醒胎兒
不過上班族孕媽咪因為工作關係,通常難以進行規律性測量。 針對這個問題,徐明洸主任表示,孕媽咪只要在吃完早餐後2小時內有10次以上的胎動即屬正常。 另外,胎兒在一天中有兩個時段較為活躍,分別是吃完早餐後與晚餐後至睡前,上班族孕媽咪也可在這兩個時段測量胎動。 羊水減少、胎兒活動較固定,胎動的部位通常會與胎位連動;正常胎位的寶寶,手部動作會在下方、腳部動作則會在上方。
打嗝反映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狀況,一般寶寶約在27週~28週開始出現打嗝現象。 寶寶打嗝有其規律,有些寶寶在32週以後便會照三餐規律性打嗝。 而孕媽咪若攝取富含糖分的食物,因為寶寶對血糖吸收較快,會很快地開始打嗝。 寶寶打嗝是橫隔膜的抽搐動作,因此整個肚皮會規律性跳動,跳動頻率固定。 一般而言寶寶約間隔1.5秒打嗝一次,大概持續3分鐘~10幾分鐘不等,以此換算打嗝3分鐘肚皮會跳動150次。
孕婦發燒:如果孕婦的體溫超過38℃以上,而正處退燒時間,為降低體溫,孕婦身體周邊血流量增加,但相反子宮和胎盤的血流量減少,自然胎兒也會變得少動。 胎盤早期剝離:若在產期發生胎盤剝離,胎兒的血液會缺氧。 常見的症狀是孕婦有劇烈的腹痛,合併大量陰道出血和胎兒心跳減速。 臍帶壓迫:由於胎兒可以在羊水內自由翻動,因此發生胎兒臍帶繞頸的現象並不少見,足月時有3成胎兒有此情況。 即使繞兩三圈,但只要是鬆鬆的,很少會造成胎兒窘迫;然而就算只有一個圈,但如果纏繞得太緊或打了死結,就會造成胎兒缺氧、甚至死亡。
懷孕胎動: (一) 胎動是什麼?胎動感覺在第幾週開始呢?
這是因為胎兒已經能在子宮裡自由地翻滾轉動,不但越來越有力氣,動作也越來越靈活,並且對外界刺激也會有反應的緣故。 胎動是因胎兒的活動造成,所以有疼痛不適感的時間也會較短暫或較突然。 但如果媽媽發生宮縮的話,疼痛感會慢慢的發生,肚子會逐漸且規律的感到腹部的不適感。 懷孕胎動2025 胎動是胎兒在肚子裡的活動,碰撞到子宮壁而讓媽媽有感,所以對於媽媽來說,胎動所造成的疼痛不適,通常只有局部。
懷孕胎動: 胎動愈頻繁,寶寶性格愈活潑?
另外,子宮收縮時會壓迫背部血流,造成血液回流不佳,令孕婦感到缺氧、容易喘。 如果宮縮太頻繁、有規律性,可能是早產跡象,要特別注意。 準媽咪到了懷孕中期,就會感受到胎動,胎兒會在子宮內扭動、翻滾、拳打腳踢等等。 而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24日在臉書分享了一段影片,讓大家知道胎動時寶寶在肚子裡是什麼樣子。 他表示,正常、健康的胎兒在子宮內一定會有適度的胎動,有時候一天可能高達幾百次。
媽咪們在觀察到胎動的頻率不同時,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產生,甚至會開始擔心起寶寶在肚子裡的健康狀況。 其實隨著時間的不同,還有媽媽的進食時間,寶寶的活動力都會有所不同。 胎動問題百百種,寶寶打嗝也是常被孕媽咪詢問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