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滑鼠2025詳細攻略!(小編推薦)

作者:mxwind 很高興大媽給我這次眾測機會,剛開始我抱著試試心裡提交的。 忘記了一段時間後收到簡訊才發現自己通過了,果然是驚喜啊。 滑鼠這種眾測評測,我覺得是很有難度的,特別日常我們只考慮到使用,很少去過多的去研究這種東西。

  • 注意几点,不要使用蛮力强行拆卸,螺丝收纳好以免丢失。
  • 滑鼠經常使用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按鍵失靈, 比如左鍵點一次變成點兩次,出現不正常的操作,很不方便。
  • 查了一下網路之後有人說這是滾輪卡灰塵,兩年來我一直不想去思考如何拆它,因為它外觀完全沒有螺絲,拆開它似乎要一點技巧。
  • 當然有,這就是網路購物自己要承擔的風險,我們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應當要先考慮風險,維修買零件也不例外。
  • 無論是近年使用的雷射滑鼠、藍芽滑鼠,還是幾乎快可以送到博物館的滾球滑鼠,那些損壞或不再使用的滑鼠你可能會直接丟進一般垃圾處理掉吧?
  • 利用游標尺測量編碼器高度實測的結果我這個編碼器的高度是10.86mm如下圖,一般公規的尺寸是整數釐米,所以規格是11mm,所以接著就要去買11mm的滑鼠編碼器來換就行了。

當時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提到軌跡球和人體工學滑鼠,又叫垂直滑鼠。 那時正好手指用滑鼠時莫名的酸,軌跡球是把負荷都放在拇指,所以不考慮。 於是我開始注意垂直滑鼠,然後就看到了PERIXX的滑鼠。 這個牌子說是德國的牌子,但是價錢像是大陸的牌子一樣親民,這點讓我到現在都懷疑到底是不是真的德國品牌。

拆滑鼠: 工具/材料

比如KANAV2就是可以拆下來的,那個也可以留著。 以後最為廢件的遞補和更換,雖然那個塑料基本壞不了,但是誰保不齊丟了呢。 有不少網友歪樓好奇,「剪刀應該蠻利的哪裡買」、「這是剪刀業配?」「這隻剪刀好用」。 事實上這張照片在外國社群平台瘋傳,真正的事主已經不得而知。

  • 全部焊接完成之後,緊接著就是把外殼蓋回去,然後接上電腦試看看。
  • 像我手裡這個IBM滑鼠, 就是尾部的兩顆螺絲, 取下來後, 就能把頂蓋拿下。
  • 鏤空的黑洞,表面處理不錯,都沒有看到毛邊、刮手。
  • Kensington Orbit 軌跡球滑鼠 拆解 & 按鍵更換 松下黑點方型微動開關 (Disas…
  • NZXT Function 鍵盤是一款外型簡潔低調的鋁製機械鍵盤。
  • 由於我將電池換新無解,加上之前的DIY維修經驗告訴我,最容易壞的地方就是金屬接觸點,所以我十分懷疑是滑鼠電源開關接觸不良導致,今天就來換這個開關,看看是不是真的會好。

昨(6)日有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指出,「早知道就買無線滑鼠」,照片中只見新買的滑鼠塑膠包裝被用剪刀從上頭剪開,只是滑鼠的線卻也被一刀兩斷。 編碼器的工作原理為, 滾輪會於捲動過程中透過轉軸帶動編碼器的編碼盤以產生脈衝信號, 進而讓感知電路取得滾輪滾動方向與滾動量之多寡。 EnterBox 從多面向的角度,穿梭於理感之間。 深入淺出各項規格數據,分享箱裡箱外的各種面貌,和你一起閱讀科技產品。 Enter the 拆滑鼠 Box, Explorer more。

拆滑鼠: 滑鼠 更換按鍵、拆解

所以需要花點時間,用烙鐵、吸錫器與鑷子慢慢的將接腳鬆開,最後才能拔起故障的編碼器,如下圖我正在努力的將鐵殼街腳扳離開邊邊的位置。 既然要換編碼器,那就得知道編碼器的規格,粗略來說編碼器的規格只有一個,就是高度,也就是從電路板表面到六角形孔洞軸心的距離。 你可以先把編碼器拆下來之後用尺量,但在還沒知道規格之前你就把編碼器拆下來,這樣你就沒有滑鼠滾輪可以用了,所以我通常是用游標尺來測量,因為游標尺比較細小,可以伸進狹窄的電路板測量編碼器高度,如下圖。 你的滑鼠滾輪是否有出現倒捲甚至定格的狀況呢? 如果有的話,這篇應該可以幫到你,因為現在的滑鼠大都使用機械式的編碼器,時間久了就會接觸不良,所以就必須要更換裡面的滾輪編碼器。 有網友提供一個不需換編碼器的方法,就是滴酒精進去轉一轉就好了,但我個人是喜歡換一顆新的編碼器,想用哪一種方法大家可以自己選擇。

繼上次開箱了巨蟒的 Black Hole RGB 滑鼠,目前使用了三個禮拜左右,覺得差不多可以把這陣子使用的感受和心得和大家分享。 既然已卸下,不管你是滑鼠右鍵或左鍵出問題,建議個按鈕全部清潔,筆者的經驗,大部分按鈕的問題都可以從這兩個彈簧墊片與金屬座解決。 拆滑鼠 這兩個小按鈕被一個小上蓋卡榫包覆,不好拔,不小心很容易弄壞卡榫,建議使用美工刀沿著卡榫旁的連接處輕輕地插入,並小心施力來搬開卡榫。 但這個滑鼠的大小與高度,筆者很喜歡,既然出問題就大膽地拆下去看看內部構造,幸好此滑鼠相當好拆卸,從頭到尾只有背後的一顆螺絲。 Guest, 此文章已經超過 90 天,依照全站板規,非必要請勿回覆此主題,回覆舊文且內容無實質意義,站務組將直接移除回應並給予警告。

拆滑鼠: 可拆開清洗的 Anacomda Black Hole RGB 滑鼠使用心得

相對於機械編碼器, 品牌大廠如 Logitech, Microsoft 是使用光柵式滾輪, 這種結構比較穩定耐用。 用滑鼠滾輪捲動網頁頁面是很頻繁的動作, 如果發現滾動時網頁會上下跳, 或頁面往下跑幾行後又自己往上回捲幾行, 這通常是裡面一個稱為機械編碼器的零件故障了。 滑鼠按鈕不靈敏或是不反應,甚至按一下變成連點兩下,大部分都是這個彈簧墊片與金屬座問題,下圖看以看出彈簧墊片感覺還OK,但金屬座好像有氧化變黑的情形。

拆滑鼠: 滑鼠左鍵-誤動作不靈敏-更換滑鼠按鈕不求人

當然,既然拆了,就順便研究一下滑鼠內容囉。 中間有PCB板的原因,是因為鼠背上有一個地方能夠發白光。 之所以推薦滑鼠將這款列進去,除了機能較強之外,主要還是是在於我使用時,這款手感還滿符合個人主觀的感受。 在那實在不是很受人注意的外表上,握感出乎意料不錯。 說到電競滑鼠,相信大家很快就會想到Razer。

拆滑鼠: 首測 ~~~ HyperX Pulsefire FPS 電競滑鼠 拆解開箱

4、取微動開關蓋子的時候,不可過度用力,應該使蓋帽一側脫落。 然後用一拉直的迴紋針,從脫開的這側插進微動開關,輕抵對側的那邊卡子,就能把蓋帽取下來了。

拆滑鼠: 更換後測試 游標定格 不出現

用鑷子實際左右撥動看看,感覺非常的牢靠,我想是沒問題了,可以繼續把剩下的訊號腳位焊上去了。 拆開之後我才知道,原來一直以來讓滑鼠重的原因不是外殼形狀,而是兩片萬惡的加重塊。 我一直不能接受滑鼠有配重塊,覺得我以後就算換滑鼠也不買有附配重塊的,結果配重塊一直在我手中,只能說真是諷刺。 裝回外層板, 請注意 8 個綠色螢光筆標示的卡榫位置, 一樣是扣住後面 2 組卡榫之後, 再扣前面 2 拆滑鼠2025 組。

拆滑鼠: SANWA MA-ERGW4 人體工學滑鼠 拆解 & 按鍵更換。Zippy DF3-P1L0 微動開關、TTC 滾輪編碼器

但有一好沒兩好, 機械編碼器的缺點是容易損耗, 當編碼器內的金屬接點磨損或氧化, 都將造成接觸問題並導致運作不良。 若純以價位而言,這款XAI的價格實在……不具任何競爭力。 三千六、三千七的水準,就算是我推薦給那位朋友,但那朋友最後還是沒下手買。 不過驅動可設定的彈性空間大,握感也出奇地好,純就產品理念上來說,是相當不錯的一款滑鼠,只是現實中,金錢還是一大考量點就是(OS:我可以說這種價位實在太沒人性嗎?這應該可以嚇跑不少人了)。 全部打開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吱吱作響是因為滾軸與滑鼠底座接觸的地方沒有軸承,是直接接觸,造成滑動摩擦,時間久了又缺少潤滑,轉動滾動球的時候就會有噪音。 我的解決方案是在軸與滑鼠底座接觸的地方塗上凡士林。

拆滑鼠: 拆解無線滑鼠

不過Xai的能見度似乎並不是那麼高,再加上Xai造型實在不怎樣,因此一直以來,對於這款既高價,又長得不怎樣的電競滑鼠,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 (有啦,至少在去年七月時,上市有寫到新聞)。 Intel第十一代酷睿已經上市,新架構帶來了巨大的IPC提升幅度,同時,Intel還開放了B560/H570主機板的記憶體超頻功能,這使得主流玩家也可以輕鬆享受高頻記憶體帶來的流暢遊戲體驗。 前面的卡扣就會很輕鬆的拿下來, 這樣, 上蓋也被完美的取下, 很容易吧。 現在, 滑鼠的內部結構就基本暴露在我們的面前了, 就是這麼簡單的東西——但這些部件各有什麼功用, 拆滑鼠2025 滑鼠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咱們後面詳細說。

滑鼠的線也是一個容易壞的地方,但是它沒有那麼嬌氣。 一開始拆開的按鍵塑膠片後面其實有兩個卡扣,但正常情況下其實就算沒有它們也不會掉,考慮到之後拆開的方便性,就把它們剪掉了。 其實這支DPI設定有問題,將DPI調高後如果重插,DPI會再復原,所以只能用最低的1000,最後我決定捲一塊膠帶塊擋住避免誤按它,但是用力按還是可以按下去。

拆滑鼠: 鼠标开拆

會想用這個滑鼠示範, 是它沒有使用任何一顆螺絲就完成固定與組合。 雖然它是仿自某大品牌的造型, 但扣具部分做得不錯。 從前面看 Black Hole 可以感覺得俐落的速度感。

所以个人推荐先卸下所有可见的螺丝,再逐一把松动的结构件一一拆下。 上盖没有电路,方便了我们的拆解,但由于都采用螺丝连接,上盖的结构出奇的复杂。 拆滑鼠2025 但优点也是能够长时间使用避免松动,也降低了维修成本。 拆鼠标整个过程切记不要使用蛮力,不然把卡扣或是薄弱结构掰坏了就追悔莫及了。 拆滑鼠 焊上新零件在焊訊號腳位之前,先做個撥動測試,免得到時候沒焊好又要再解焊一次,那真是要人命。

拆滑鼠: Corsair 海盜船 KATAR PRO 有線光學滑鼠 拆解 – Zippy DF3-P1L0 微動開關

將滾輪上下捲動配合觀察頁面的變化,發現已經不再有倒捲與定格的現象,表示滑鼠已經修好了。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個新的編碼器滾起來有很大的噪音,這對我來說是個困擾,因為我經常需要在晚上或凌晨使用電腦,於是我又開始尋找另一個網路賣家的編碼器。 新買的編碼器零件的焊接永遠是最容易的事情,在維修電路版的時候,真正吃力的是解焊,編碼器中間三根腳是直的,非常容易搞定,但是左右兩邊的鐵殼接腳它是彎的,非常不利解焊啊。

滑鼠作為日常使用最頻繁的外設之一,其損壞率也是相當高,要麼左鍵失靈,單擊變雙擊,要麼點擊無效,到這時候怎麼處理呢? 可以嘗試著對換滑鼠進行拆卸,並微調零件,解決小問題。 拆開上蓋之後的滑鼠如下圖,手指的地方就是編碼器,也就是這次要更換的主角,滑鼠的滾輪就是插在這個編碼器上面,編碼器中間有個六角形的洞,滑鼠滾輪的軸承也做成六角形,所以插進去剛剛好。 用了兩年之後,最近有一天我發現它的滾輪往上往下都會抖動,網頁會在往下滑的時候突然往上一點點,有時候甚至往回滑一大段,實在很難忽略。

拆滑鼠: 拆解滑鼠 – 破關攻略

自己這麼好的滑鼠就這樣扔掉又可惜,買一個也不少錢,這時我們可以自己動手進行一次0成本的維修。 既然開關周圍的4個PAD是獨立的,也沒有和其它電路有連接,那我就不用擔心掉了PAD是否會影響滑鼠運作。 接著就把買來的開關備品焊上吧,這種滑鼠用的電源開關稱為”迷你滑動開關”,我想以後可能還有機會換到它,所以就買了一小條。 掉下來的PAD到底對於滑鼠有沒有影響呢? 拆滑鼠2025 這個PAD是位於開關上蓋鐵殼的四周,是用來固定開關的,基本上有鐵殼的東西通常都會跟Ground接在一起,由於滑鼠是電池供電,我就先檢查是否和電池的負極皆在一起。 無線滑鼠的螺絲通常在底部,有些在腳墊下面,像我這隻則在電池座下方,而且還被貼紙蓋住,必須要豪邁的用螺絲起子把貼紙戳破才可以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