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微波食品更加美味,口味更突出,一般廠商都會加進不少化學添加物,如味精、雞粉等調味料;另外,微波料理包的飽和脂肪、糖分、鹽分,也比一般的建議量還要多,長期食用下來,恐有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危機。 春節連假即將到來,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並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以獲得保護力。 近年來中國軟體「小紅書」、「抖音」竄紅,不少台灣年輕人受其影響,說話時常夾雜幾句「中國用語」。 「我們社會對成年人只有一種想像,工作賺錢、累積財富、退休,但弱勢跟貧窮的人已經跟不上這個了……這些媽媽不只沒錢、工作不穩定、影響下一餐… 招名威教授也分享,以前學生時期曾把蛋拿去微波,沒想到取出後沒多久蛋竟然爆炸,濺得整個廚房都是蛋汁的慘痛經驗。
- 但如果加比較多的水再去微波青花菜,這時營養成分則會流失更多一些。
- 不過呢,因為微波爐加熱時間較短,應該算是能夠幫助保存營養價值的加熱方式。
- 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微波食品為了讓食物更美味,通常鈉含量比較高,因此吃多了會增加「洗腎、高血壓」的風險,而微波使品中大多以澱粉加少許肉為組合,所以蔬菜量嚴重攝取不足之下,會導致「營養不均衡」,長時間膳食纖維補充不夠的話,還可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但是也別因為擔心微波不夠就將時間設定過長,此舉恐怕會讓食物中的水份過度流失,變得難以下嚥。
- ✔微波加熱食物的原理,是利用輻射能影響食物的極性分子(如水分),在短時間內產生密集的「摩擦生熱」。
- 若發現便當蔬菜量少於1份時(1份熟的青菜100克,約半碗至8分滿大小),建議額外買燙青菜、生菜沙拉,或是1份水果(1份水果約是1個拳頭大小)。
對於「微波食品感覺會致癌」的疑慮頻繁出現,營養師李婉萍發文為民眾解惑,微波食品本身不致癌,但要多加注意的是2大問題吃太多恐會增加洗腎、高血壓的風險。 保鮮膜和塑料包裝等主要是有熱能溶出塑化劑的風險,保鮮膜材質常見如PE、PMP、PVC、PVDC,後兩者在製作上以往會使用塑化劑,現已立法不得使用,因此保鮮膜使用時應先注意材質,避免來路不明的保鮮膜。 不過,塑料包裝要一個個記著也很麻煩,招名威教授建議掌握一個觀念即可,那就是「能不用就不用」。 不過即便微波爐、微波食物對人體沒有傷害,並不代表微波食物完全沒有用餐安全的疑慮。 毒物專家、中原大學教授招名威表示,大多數人對輻射的認知就是會造成身體的危害,但其實輻射也有種類之分,微波爐所放出的輻射與一般民眾所認知的核電廠、核廢料的輻射大不相同,沒有「氚」等放射性能量,不會破壞人體的DNA,更沒有致癌的風險。 另外,富含蛋白質食物,如魚、肉等,經油炸、燒烤等高溫加熱的方式,容易破壞營養素,焦黑的部分也可能產生致癌物質。
微波食品健康: 微波食物安全嗎?會不會致癌?
平心而論,不難理解普遍大眾對「輻射」、「微波」等這類「科技名詞」所存在的刻板印象及多餘的想像,但只要瞭解微波加熱的原理,相信就能幫助大家進一步澄清「微波加熱」的飲食迷思。 網路流傳:「微波爐會有輻射,吃多會致癌?」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解釋,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微波輻射與致癌輻射完全不同。 營養師李婉萍在她的YouTube頻道《李婉萍營養師》上傳一則影片,表示近期辦公室添購微波爐,讓小編和她討論起微波食品的種種問題。 影片中小編認為「微波食品對身體不好」,營養師李婉萍反問:「為什麼你覺得微波食品不好呢?」小編表示,有一次看到新聞播報,一位上班族經常吃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結果最後得了「癌症」,讓她此後都產生微波食品吃太多會致癌的疑慮。
美國癌症協會指出,微波爐並非利用「X射線」或「伽馬射線」來加熱食物,並不會使食物具有放射性;微波爐可以烹飪食物,但不會改變食物的分子或化學結構。 微波食品健康2025 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也澄清,與傳統烹飪相比,利用微波爐來烹飪食物,不但不會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事實上,可能會保留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許多人會擔心微波影響身體,但假使這是一個狀態良好的微波爐,並不會溢出微波。 微波食品健康2025 微波食品健康 而且微波與X光線分別是在光譜的兩端,微波這樣的加熱方式並不會讓食物變得帶有輻射線。
微波食品健康: 微波食品致癌?營養師曝2大地雷 千萬不要做
新鮮生菜不僅熱量低又有飽足感,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營養,豐富的纖維也能幫助維持腸道健康,口味清爽還能夠消除油膩感。 新北一名王小姐淚訴,與前社會局葛姓社政顧問是閨蜜,自己後來罹患癌症,深信閨蜜所創立的身心靈協會,控訴對方以火罐及相關療程,共收超過500萬,現在全身多處潰爛。 西班牙一名正妹16歲被發現罹患癌症,但她沒有向病魔低頭,而是將抗癌的故事分享到網路上,鼓舞了不少癌友。 網紅博恩節目《炎上王世堅》在8日釋出片斷,節目中的辛辣對嗆、禁忌話題引起網路討論,一派網友看完狂讚「史上最好看」,… 尾牙、春酒的季節到來,在找聚餐場地時,很難完全兼顧每個人不同的飲食喜好或是忌口的食物。
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微波食品為了讓食物更美味,通常鈉含量比較高,因此吃多了會增加「洗腎、高血壓」的風險,而微波使品中大多以澱粉加少許肉為組合,所以蔬菜量嚴重攝取不足之下,會導致「營養不均衡」,長時間膳食纖維補充不夠的話,還可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不論是自己準備的隔夜菜、帶便當,或是便利商店的食物,民眾多會使用微波爐加熱,大多數人都會多留意微波時的距離,也有人認為微波食物要少吃,避免輻射對身體的危害。 微波食品健康2025 ✔微波加熱食物的原理,是利用輻射能影響食物的極性分子(如水分),在短時間內產生密集的「摩擦生熱」。 微波屬於一種非離子化的輻射波,不會儲存在食物裡,因此不會污染食物。 好處:除了方便、省時之外,微波加熱可以保留更多食物的營養:不論是哪一種加熱的烹調方式都有可能造成營養素的流失,但由於使用微波爐加熱的時間非常短暫,比起煎炒、水煮等加熱方式,反而能夠保留更多的營養素。
微波食品健康: 微波食物會致癌嗎?
小吃類如肉包、肉圓、水餃、燒賣、炸雞、雞塊等各式點心,營養素通常僅侷限在主食及蛋白質類,因此,容易有糖類及蛋白質攝取過量,蔬果吃得少的問題。 另外,這些單一的小吃,通常會附醬汁調味包,一不小心,會吃進過多油脂、糖分及鹽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可能就悄悄找上門了。 吃微波便當時,請注意肉類及蔬菜的油,假使看起來油油亮亮的,建議過個熱水再吃,避免吃進過多的油脂與鹽分(因為油脂也會吸附鹽及糖)。 若發現便當蔬菜量少於1份時(1份熟的青菜100克,約半碗至8分滿大小),建議額外買燙青菜、生菜沙拉,或是1份水果(1份水果約是1個拳頭大小)。 便利商店的微波便當,通常有高油、高鹽、高糖、肉過量、加工品多的風險,而且蔬菜量極低,通常不會超過1份(成年人蔬菜量1天建議3份)。 微波時間相較之下較沒有食安上的疑慮,不過還是得注意,微波時間過短,食物會內熱外冷,口感不佳。
微波食品健康: 食品添加物引發過敏?營養師:六飲食原則遠離加工食品危害
陳詩婷說,一般微波食品大致可以歸類為便當類、主食類、小吃類等三大項,若民眾購買這些微波食品時,應該怎麼搭配,才能吃得更健康呢? 現在很多人為求方便,喜歡購買冷凍微波食品,或到便利商店買微波便當,這些食物對健康有害嗎? 陳詩婷解釋,目前市面上看到的微波食品,不外乎是便當、焗飯、燉飯、義大利麵、鍋貼、披薩、鹹酥雞、炸雞塊等食物,這些調味好的食物,會有健康上的隱憂。 除了微波時應留意潛藏風險,將食物送進微波爐內時也要注意內容物,相信多數民眾都知道金屬類的物品禁止放進微波爐,避免爆炸。 微波食品健康 這樣的食物可能會被認為「不夠美味」,因此生產微波即食餐點的廠商,就會靠著加多一點鹽、多一點糖、多一點油脂、與多一點調味料,來提升即時餐點的美味程度。
微波食品健康: 迎新掃除!4大最容易忽略的角落 這樣掃最乾淨
目前結論是,微波加熱並不會特別破壞食物營養成分,和其他烹煮方式的營養價值差不多。 畢竟有的營養素在加熱後就注定會被破壞,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就是個例子。 微波食品健康2025 不過呢,因為微波爐加熱時間較短,應該算是能夠幫助保存營養價值的加熱方式。 坊間出現不少有關微波食物的負面謠言,包括:「微波是用輻射加熱,食物可能會被輻射污染」、「微波會破壞食物的營養素,長期吃微波食物反而營養不良」、「微波會使食物產生有害成分,長期吃下來,對身體有害」等。
微波食品健康: 小心電線走火!除濕機、電暖器、乾衣機別再「這樣用」
除了旋轉這一招之外,你也可以在加熱過程中先停一下,攪拌食物,或幫食物翻面,讓食物更能均勻受熱。 微波食品真的超方便,如果人在外面忙,又不想到餐廳排隊等餐,超商的微波食物種類繁多,從選擇到入口大約五分鐘內即可完成。 而現在也有更多讓小家庭能快速上餐的冷凍、冷藏選項,同樣靠著微波爐,就能輕鬆上菜。 ✔營養價值方面,研究指出,「微波加熱」因具有「加熱時間短」、「不需加水」的特性,反而能保存較多的營養素及植化素。 另外,也有網友推薦超商的健康餐點,「不會,你可以拿沙拉跟香蕉、蘋果、地瓜來吃」、「我都吃地瓜、茶葉蛋、豆漿、鮮奶,超健康,還有雞胸肉、沙拉」、「可以買沙拉,沙拉很難有雷的,超級喜歡吃生菜,而且又健康」。 微波食品健康 較少人知道的是蛋、栗子、葡萄等有殼、有皮等密封的食物也要避免,避免食物爆炸。
微波食品健康: 健康情報
另外,微波的加熱時間極短,相較一般傳統的加熱方式(如蒸氣、水煮、烘烤、油炸等),微波加熱對營養素的耗損更少(註2)。 微波食品健康2025 食物多半含有水分,當微波的「輻射能」穿透食物時,主要使食物的水分子反覆轉動、碰撞(其他營養成分,如蛋白質、醣類也會受連帶影響)。 科技的發明絕對超過人類的想像,每一次微波所產生的「摩擦生熱」,次數可謂非常驚人,短短時間數十秒內,食物的水分子彼此碰撞次數可高達億萬次之多,如此密集的「摩擦生熱」之後,就會產生熱騰騰的食物了。 依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16年發布的「微波爐使用之安全指南」(註1)之內容指出:微波(Microwave),屬於一種非離子化的輻射波,它不像X光是離子化的輻射波,因此,微波的能量較低,對人體的傷害性也較低。
微波食品健康: 微波爐加熱食物健康?微波食品會致癌嗎?三招教你正確使用微波爐!
沒吃完或是其他原因,許多民眾會把食物再次微波加熱,招名威教授提醒,食物每經過一次處理,營養就會流失一次,即便再營養的食材也會漸漸變成沒什麼營養,且也又增加一次細菌孳生的機會,如同隔夜菜中的隔夜菜,細菌感染、食物中毒風險再增加,應盡量避免。 隔夜菜是大多數民眾使用微波爐加熱的餐點,招名威教授提醒,隔夜菜從準備到微波都應留意細節,也建議民眾先準備好便當再進行用餐,避免細菌滋生,造成細菌感染、食物中毒,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 微波食品健康 不過呢,後來也有人發現,如果只用微波加熱青花菜1分鐘,並不怎麼流失營養成分。
微波能穿透食物表面的深度大約是2.5到3.8公分左右,無法穿透太厚的食物。 當加熱比較厚一點的食物,微波是無法加熱到中心的,僅能靠食物表淺面升溫後傳導熱能進去到更深的地方。 因此,若用微波爐來加熱厚度較厚的食物,可能會因為溫度不平均而導致微生物殘存。 且微波比較適合用在「再度加熱」食物,畢竟微波加熱時,食物受熱不一定非常均勻,不見得能完全滅菌,若要烹煮生食,須特別留意。 ✔目前尚未有科學研究指出,微波加熱不利於人體健康,慎選食品容器具,減少使用塑膠材質,微波加熱也可以很安全、方便。 提醒大家,微波食品在加熱後若容器有變形,表示塑膠結構已產生變化異常,應避免繼續使用;另,為了避免加熱產生的水蒸氣導致容器爆開,建議微波前可以在容器包材上預留讓水蒸氣逸散的孔隙或小洞,以策安全。
微波食品健康: 微波食品健康風險一次看!醫:最危險的從不是「輻射」
若你是吃雞塊、炸雞等炸肉類的小吃,建議一次攝取量不要超過2份(肉類1份為3根手指大小),若有油炸麵衣,也建議先撥除,以免吃進過多熱量及致癌物。 再來要額外補充主食與蔬果,建議可以買條25公克的小地瓜(或御飯糰),一份生菜沙拉或一份水果擇一,可以平衡高油的小吃。 罹患胃癌的女星唐玲今在臉書上指出,「如果沒有被家暴,我可能不會得癌症」,並公開自己從小遭家暴的過往,認為施暴者應該要得到懲罰。 微波的能量,甚至比一般我們眼睛看到的光(可見光)還要低,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傷害,這兩種輻射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再度加熱食物當然也是會有風險,畢竟在烹煮完成、食物降溫後,食物可能會再度孳生細菌,因此最好都要加熱食物至少達到攝氏82度以上才有滅菌的效果。
微波食品健康: 微波爐加熱的特色
而這些讓容器更柔韌的塑化劑,會出現在各種外賣容器中,在超商買來即時的湯、飯、麵,都是裝在塑膠容器裡。 再被微波加熱後,溢出的化學分子很可能會干擾荷爾蒙和身體的代謝系統,影響我們的血壓和胰島素抵抗性,從而增加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 有研究發現,微波加熱因加熱時間短,也不用額外加水,反而能保留較多的營養素;不過,仍建議微波拿來復熱食物比較好,因為煮生食通常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容易造成食物的某部位溫度過高,而使澱粉及蛋白質焦掉,反而生成有毒的致癌物質。 另外,就蒐集的科學文獻來看,目前尚未有研究指出,微波加熱後的食物會產生有毒成分。 以食安觀點來看,微波的加熱原理,主要是利用食物中的「水分子」震動加熱,水的沸點是100度,加上加熱時間短,在這樣的條件下,「微波加熱」其實是不容易讓食物的成分產生劣變。 微波與其他烹調方法比起來,例如烘烤、油炸、油煎(加熱溫度約在150~220度之間),相較之下,微波加熱的食物,對於食物的成分變化(醣類、蛋白質、胺基酸及脂肪)反而比較安定。
微波加熱食品時,不會讓食品變得危險,危險的是,在加熱的過程中,我們用什麼東西接觸食品。 基本上,不耐熱的塑膠材質都應避免,以減少塑膠材質釋放有害成分的潛在風險。 而在微波加熱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基本上廠商在微波食品上標示加熱溫度建議時,都是以達到適口溫度為目標,但若是沒有按照標示建議,導致加熱過度時,仍可能會讓包材產生有毒物質。 因此微波前一定要仔細注意包裝上標示的加熱溫度與時間、以及是否所有材質都適合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