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砲10大分析2025!(持續更新)

M48有兩種可供選擇的彈藥型號,分為標準型和增壓型,而後者增加的推進力可提升其初速(從450公尺/秒(1,470英尺/秒)提升至575公尺/秒(1,885英尺/秒))和射程(超過2,300碼)。 但基於科技和先天限制,自走砲雖在機動力上優於牽引砲,但防護性、可靠性、彈藥載量和接戰效率都不盡理想,因此間接火力支援的主要仍然依靠牽引砲,而此時的戰機密接支援能力亦效果有限。 國防部指出,因應陸軍未來兵力部署需求,軍方規劃籌補配備105公厘口徑戰車砲的輪型戰車,配屬在聯兵營執行第一線打擊與反裝甲任務,此案由軍備局生製中心第202廠整合中科院武器系統及第209廠底盤載具研產能量,在2023年結束前生產2輛樣車,並開發新式105公厘穿甲彈。 戰車砲 主戰坦克是現代地面部隊中擁有最強裝甲的車輛,坦克的裝甲主要保護車體內部及車組成員對抗各种武器攻擊。

  • 2A46戰車砲的衍生型為2A46、2A46M、2A46M-1、2A46M-2、2A46M-4、2A46M-5,烏克蘭衍生型KBA-3和中國衍生型ZPT-98。
  • 陸軍裝甲564旅昨天發生戰車修護意外,導致義務役士兵全若堯喪生。
  • 在這一個過程中,砲彈與砲膛緊密貼合,能夠獲得極大膛壓和初速。
  • 四億元預算,用於研製四輛具備高機動性、抗彈能力的「偵搜戰鬥車」,朝野立委質疑,為何需要打造四輛原型車?
  • 当时大多数的坦克仍然装备野战炮改装而成的坦克炮,用来打击带轻装甲或不带装甲的目标。

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10年代前期的歐洲債務危機等衝擊,大部分國家凍結或刪減軍費開支。 戰車砲2025 因而緩減更新主戰坦克的速度,現役的坦克炮口徑將不會有太大改變。 到六十年代因適應戰後的反坦克武器和戰術核武器的威脅,各國開始研制全新的坦克。 首先使用較大口徑的主炮甚至適應發射導彈為主武器,採用機械的方式裝彈配合威力強大的主炮。 並有複合或間隙裝甲後續是反應装甲,來擋住反坦克武器的穿透。 也考慮因為減輕被核襲的爆風威脅降低車高,實戰時以疏散的隊形活動减輕敵人使用核彈的意欲。

戰車砲: 美軍75公釐戰車砲

兩棲坦克又稱為「水陸兩用坦克」,意指「無需使用輔助設備及能通過水障礙的坦克」,部份輕型坦克及經改造的中型坦克有此功能,例如特二式內火艇。 一般認為大戰到六七十年代推出的是第一二代主戰坦克,但一些裝甲武力發展較後進的國家,在八十年代才推出類似的第二代坦克,可是在某些方面的設備遠較真正的第二代坦克先進。 只限於對主戰坦克在國際上有共通的分代準則,偵察和特種坦克都因為各國為本國國情度身訂造,各國鮮有和盟國合作開發,而且也經常因服役時間更長,而較少有世代更新的必要。 ,M3戰車砲系列從中型戰車的配備中逐步退場,但改良成緊緻的尺寸轉用在輕型戰車與中型轟炸機,使該型砲仍有發揮功用的空間。

至於砲管的來復線(膛線)加工機,經評估原有的設備不符合翻新,採新購案並透過國際招標,有兩家歐洲廠商投標,由瑞士廠商得標,新購的砲管膛線加工機預定今年底抵台。 於是乎山不轉路轉,突擊砲不歸裝甲兵所管轄,那就創造一種屬於裝甲兵的”驅逐戰車”,所以由裝甲兵單位的突擊砲都應算是驅逐戰車。 熱效應是坦克的主要弱點之一,就算是一架靜止在掩體後、開動了引擎的坦克释放出的熱空氣引至的影像反應(像海市蜃樓效應)仍可以被探察得到。 坦克的動力由柴油引擎或渦輪引擎推動,運作時像一架火車頭,發出的聲音可在遠距離上聽到(渦輪引擎更為嚴重),氣味亦可透過風向而被察覺出來。 坦克在森林及叢林靜止時可用車體上的迷彩偽裝作掩護以避開攻擊;在開闊的地型時,坦克會成為一個明顯的目標;當一架坦克在開動引擎移動時,引擎運作的熱力可輕易被紅外線探察到;坦克的履帶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跡可在空中發現,在沙漠移動時引起的沙塵亦比車體體積大數倍。

戰車砲: 萊茵金屬130mm 戰車砲簡介

以M48配備的90mm砲為例,它可以發射M71高爆彈,而M60的105mm砲則能發射M393塑膠榴彈。 塑膠榴彈的主要目的雖然是使用震波碎甲達到反裝甲的效能,但因含有大量的爆炸藥,因此也是一種不錯的範圍殺傷彈種。 從二戰的M4雪曼戰車開始到M60A3巴頓為止,美軍戰車都配備了可以指示水平指向精確密位的水平象限儀和在主砲上的仰角四分儀。 戰車砲 這兩種儀器是執行曲射的必要裝備,水平象限儀是用來顯示砲塔轉向的精確密位,而仰角四分儀則顯示了主砲的相較於水平的角度(仰角或俯角)和密位,而主砲四分儀的作用與仰角四分儀類似,假如仰角四分儀出現問題,也可以用主砲四分儀代替。

與M830 戰車砲 HEAT相比,M830A1 MPAT的反碉堡能力強上30%,而M908則是美軍使用過反障礙能力最強的戰車砲砲彈,其效能甚至優於M728工兵戰鬥車所發射的165mm 戰車砲 M123A1塑膠榴彈,因此在配備這種砲彈之後,能配備HESH/HEP的線膛砲已經沒有這方面的優勢。 使用戰車砲對付障礙物或工事時通常會需要爆炸力比HEAT更強的彈種,因此可能會發射黏著榴彈/塑膠榴彈(HESH/HEP)或者是高爆彈以應付此任務,而這種特殊彈藥也是滑膛砲在剛問世時所缺乏的,並成為常人認為線膛砲可以使用更多彈種以滿足更多任務的觀念論點。 對於一個初接觸二戰戰車的人來說,最讓人迷惑的問題應,德軍所使用”突擊砲”、”自走反戰車砲”、”驅逐戰車”,這三種裝甲戰鬥車輛了,要了解二戰德國裝甲車輛,一定要先分清楚這三種車輛的區別。

戰車砲: 反戰車砲

但這些最初的方案都因為技術難度太大而被取消了,如美德合作的MBT-70和蘇聯的279工程,但卻成為後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技術基礎。 又名巡洋坦克,亦是英國在二戰以及二战之前使用的坦克分類,混合了海上的巡洋艦及陸上的騎兵概念,具有高移動速度及良好機動性,配備機槍及小口徑火炮,多進行追擊及長距離偵察任務,但裝甲較步兵坦克弱得多,例如英國的十字軍戰車。 現在仍在生產的主戰坦克戰鬥全重一般為40噸至70噸,實際有等同於傳統的重型坦克的重量,從80年代開始各國的主戰坦克的重量有快速飆漲的趨勢。 戰車砲2025 這是因為面對各種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雖然先進裝甲有助不增加車重的前題下加強防衛力,但實際仍然是需要有較厚的基本裝甲作為內層,而且需要較大的車體保持內部良好的分隔,減少車員因燃油或彈藥被火災殉爆的機會。 第一代多是二戰時的中重型坦克的直接改良型,和前輩的分別是普遍改用柴油機驅動和有斜面的裝甲,如蘇聯的T-54,美國的M48巴頓,英國的百夫長坦克,日本的61式戰車。

戰車砲: 美國各州紛開設駐台辦事處 提升地方層級往來

擊發後,砲彈在砲膛的運動過程中受到身管口徑不斷縮小的影響,軟金屬發生變形,整個砲彈逐漸變細,而硬金屬彈芯逐漸突出。 在這一個過程中,砲彈與砲膛緊密貼合,能夠獲得極大膛壓和初速。 不過,由於錐膛砲的壽命較短(身管磨損嚴重),火砲和彈藥造價高昂而未能廣泛應用。 主戰坦克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坦克分類方法,從此坦克的分類開始按用途分為主戰坦克和具有其他用途的特種坦克。 然而,部分國家如蘇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主戰坦克這一稱呼,仍稱之為中型坦克。

戰車砲: 裝甲兵意外致死案 陸軍司令徐衍璞進駐徹查違失

常見的坦克彈藥包括黏著榴彈(又名塑膠榴彈)、高爆反坦克彈、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等。 現代坦克主炮通常備有散熱系統來降低發射時炮管各部份的溫度以保持準確度及射程,例如在下雨時發射後炮管頂部會比底部較快散熱,側風時炮管一側亦會較快散熱於另一側,這種金屬反應會影響彈藥的遠程彈著點。 二戰時期曾經出現過一些裝有特別武器的坦克,如裝有火焰噴射器及多管火箭炮的版本,但隨作戰模式轉變,越戰後已沒有再出現。 因為偵察坦克的數量需求較小,所以近年常傾向使用步兵戰鬥車相似的底盤,如俄國的BMP-1和法國AMX-13,美国的M2布雷德利骑兵战车。

戰車砲: 「雲豹」裝置105公厘戰車砲成輪型戰車 關鍵在於「高膛壓低後座力砲」的自製

在這種情況下,在雷射測距機上選擇首回波是比較好的選擇,而不是正常狀況下3000m以內較精準的末回波。 然而,首回波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巧照到你與目標間的遮障,包括高反射性的沙塵、煙幕甚至樹葉等,都可能會得出錯誤的測距結果,因為首回波太敏感了,測距機將會以首先回到鏡頭的雷射光作為依據,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會選擇末回波。 因為在末回波的情況下,若瞄準點保持在目標中央,雷射的「光班」都控制在目標形象內,那麼就算中間照射到了高反射的物體,則結果也還是正確。

戰車砲: 年代、功能、性能相近的其他火砲

而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風帽可起到降低空氣阻力的作用,改善其彈道性能,保持了砲彈速度,並因此在更遠的距離上增加了其貫穿力。 一旦拋射彈藥貫穿目標,藏於砲彈底部空腔裡的小型炸藥就會引爆,破壞砲彈並增加敵方載具內部的毀壞力。 但在實戰中,大多數發配到部隊M61砲彈都並沒有裝填著爆炸性裝藥。 目前砲口初速達到1800m/s(超過5倍音速)的翼穩脫殼穿甲彈(APFSDS),算是最難攔截的攻擊手段!

戰車砲: 彈藥

2A46M-4 — 2A46M-1戰車砲的改進型版本。 2A46戰車砲的衍生型為2A46、2A46M、2A46M-1、2A46M-2、2A46M-4、2A46M-5,烏克蘭衍生型KBA-3和中國衍生型ZPT-98。 戰車砲2025 采用自动装弹机能降低坦克的总体积,也有潜力作为保护成员的手段,将火炮弹药和成员隔开。 装备了自动装弹机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甚至实现了无人炮塔。

戰車砲: 德國130mm戰車砲試射:飛彈威力強射程遠 為何無法淘汰戰車砲?

軍方人士指出,因10多年前202廠曾經研製過「高膛壓低後座力」105公厘戰車砲,因未獲國防部核准而被迫中止計劃,主要是202廠在35年前向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購得一套砲管自緊設備機具,加上廠內也有砲管膛線加工機(臥式螺旋拉床機具)等設備,當年該設備主要用於生產76快砲等火砲的砲管。 戰車砲 因戰車砲砲管所承受的膛壓是最高,無論砲管製成的材料與工序都是技術難度最高,各國對戰車砲製成技術都採取高規格的管制,因此要研製105公厘戰車砲除了生產機具要翻新外,要有驗證105公厘戰車砲砲管是否合格的自緊壓力、熱處理溫度等標準數據,更重要的是砲管毛胚如何取得。 不過自走反戰車砲的防護力實在太低,自走反戰砲使用的是軟鋼裝甲,連大口徑槍都抵擋不住,開放式的戰鬥室潛在危險十足,根本不受乘員歡迎,事實上使用反戰車自走砲的單位都羨慕著突擊砲單位,對於自己所使用的武器感到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