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約五行十二時獸,若三轉而論,即成三十六獸,若深得此意,依時喚名,媚當消去,以其鬼法懼人識名,喚名尚不敢來,況復識形,故識其形名,媚即不敢為非。 治媚之法,古有一隱士頭陀,畜一方鏡,掛之座後,媚不能變鏡中色相,覽鏡識之,可以自遣,此亦內外兩治之唯一方法也。 此引法華經作證,法者妙法,華者蓮華,以法喻為名,此經乃世尊最後之極唱,五時之極談,詮實相妙理,顯不二法門。
我曾經有連續三 個小時在法王座下翻譯的經驗,我必須將譯文當下就輸入電腦,以致除了工作外與法王講話的時間不超過三分鐘。 第二特性,是它沒有「是此」、「是彼」的分別。 如果心性本覺是你能指出「是這樣」、「是那樣」,就不可能有清明和空的展現。
妙融法師: 商品定價
藏傳佛教有「五大願文」:〈普賢行願品〉偈文、〈入行論願文〉、〈極樂願文〉、〈慈氏願文〉和〈了義大手印祈願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普賢行願品〉偈文。 傳統上有「大願王」或「祈願之王」美稱。 妙融法師2025 《華嚴經》屬於大乘佛法經典,在大乘佛教中是一部很重要的典籍,〈普賢行願品〉則是其中尤其廣為信受奉行的一品。 金剛乘佛教在修持方面,也非常注重「普賢行願」的修持,所以在西藏的寺院以及修行人,都將念誦與背誦〈普賢行願品〉偈文,作為必修的功課。
- 既言真心,唯是性淨性明,清淨法界,一大光明藏,何須修習此止觀耶?
- 若能於二六時中,不忘止觀,何愁佛道不成,生死之不了也。
- 謂(1)信,(2)用,乃至第(10)識遮。
- 一謂定心中急病相者,因於行人由靜坐之中,攝心用念,此念乃是虛偽之妄念,非真實之正念,以之用心,因此而入於定,是故每患胸臆急痛,身心不得安隱,每見行人精進修定,但心尚未定,而心氣急痛之症,早已在身矣。
- 去年我們已經將這部《入菩薩行論》的第一品已經講過了,但是呢,看來在座諸位有一些去年沒有來上過《第一品》。
- 有如是等眾軍,壓沒出家人,我以禪定智慧之力,摧伏汝眾軍,汝雖不欲放,到汝不到處,即是得成無上真等正覺,證清淨無礙實相之涅槃也。
自古迄今,因聲欲而墮落者,不勝枚舉,修行之人,即須訶棄之,決不可被聲塵所迷。 妙融法師2025 當知訶之一字,即是用功夫之要道,入門之正軌,須以種種方法訶斥之。 所謂男女形貌端正嚴好,修目即長眉,朱者紅也,素者白也,所謂丹脣皓齒,明眸善睞,種種可愛可悅之色相,愚人視之,遂生貪愛,此為貪愛男女之形色有情之正報。 如頻婆王事,即是引證,是王以貪愛色欲故,不顧國家之重,甘願身入敵邦,獨處於淫女阿梵波羅房中。
妙融法師: 法王小故事:母親節特刊
在這之前覺得自己已經學得很多,但是在聽聞法王的真知灼見後,才知道這是自己所無法達到的境界。 例如講到「皈依」,或許我們都聽過很多有關「皈依」的教示,但他給予的「皈依」開示就很不一樣,當我在翻譯的時候,覺得非常殊勝。 涅槃二字略稱,具足云般涅槃那,即是不生不滅。 大者,摩訶也,所謂摩訶般涅槃那,即大滅度,究竟不生不滅,所以欲名常寂定者,因為小乘教中亦有不生不滅,但彼不能稱為常寂定,因其了生死,只能了一半;斷煩惱,亦只能斷一半。 唯獨大乘度二種生死,滅五住煩惱,當知念一句彌陀,亦即是常寂定,以其有事理二一心不亂故。
若於行時,應作是念:我今為何等事欲行? 為煩惱所使,及不善無記事行,即不應行。 若非煩惱所使;為善利益如法事,即應行。 若於行時,即知因於行故,則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了知行心,及行中一切法,皆不可得,則妄念心息,是名修止。 應作是念:由心動身,故有進趣,名之為行。 妙融法師2025 即當反觀行心,不見相貌,當知行者及行中一切法,畢竟空寂,是名修觀。
妙融法師: 法王制定的這些規矩是從何處得來?
作事不能修止觀,是則修心有間斷,結業觸處而起,欲期高登淨域,速證不退,豈可得哉! 然雖終日一心求道,而世事仍然不妨做,無礙自在,所謂山仍是山,水還是水,萬境歷歷,雖萬象羅列於前,而心中了無所得,生心無住,即是隨緣對境而修止觀也。 能如此,欲期開佛知見,證諸法門,豈難事哉! 云何名為對境修止觀,云何二字,徵起之詞。 所言緣者,謂有六種:一行緣、二住緣、乃至第六言語緣。
妙融法師: 妙融法師、大寶法王、妙融僧蹤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在ptt社群跟網路上大家這樣說
如一角仙因觸欲故,遂失神通,為淫女騎頸,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觸過罪。 其次明食法,則有四種之各異:一者上根食,若上根利智之人,謂之上人,菩薩謂之大士,而不願與人相處,樂居山巖石窟,水邊林下而住,故曰深山絕世,而不作飲食。 諺云:「三日不食則餓,五日不食則病,七日不食則死。」而上根人,則以草果松葉代食,如世尊苦行時,並不作食,日吃一麻一麥,以資身體,此為上根人,食上食也。 住處亦有五種:一常坐不臥,即終日結跏趺坐,但觀自心,不攬塵境。 二樹下坐,大樹之下,風吹蔭涼,在此靜坐,揩磨自心垢衣,甚易得益。 第三露地坐,夜深人靜時,於露天地下,斯時所謂月明星稀,心曠神怡,正可用功。
妙融法師: 妙融法師在釋妙融_新浪博客的討論與評價
又如無穴鼻之駱駝,則東西奔馳,難以禁止。 妙融法師 掉有三種:一者身掉,身好遊走,諸雜戲謔,坐不暫安。 二者口掉,好喜吟詠,競諍是非、無益戲論、世間語言等。
妙融法師: 佛教網站連結
因此首先我們要生起這種決定的一種信心跟確定心。 我們皈依的時候首先要具備什麼條件? 一種是『欲信』(欲樂信)、『淨信』(清淨信)及『勝解信』這三種信心是我們首先必須要具備的。 要這樣去想像的:在一個非常的美好的一個浴室或一個盥洗室裡,它其中可以說非常的充滿著香味,而且它整個這個外形……整個盥洗室的空間都是非常明耀的。 然後其中還帶著音樂,只要儘量的想得好就要這樣去想。
妙融法師: 仁波切說二諦 : 《知識寶藏.二諦》釋論
行者若能於行住坐臥等六緣,以及見聞覺知之六根,對六塵境上,於二六時中,能修習止觀者,當知是人,真修摩訶衍道。 梵語摩訶,此含三義:謂大多勝,衍即樂義,略而言之,即是大乘,謂行人於一切時中,念茲在茲,修習止觀,是人即是真修摩訶衍大乘之道。 當知大乘之道,貴在自利利他,福慧二莊嚴。
妙融法師: 妙融法師在妙融法師:巴士上,和尚遇到喇嘛--台灣學佛網的討論與評價
原本佛陀只講「隨息」,注意力跟著呼吸 … 竹清仁波切以證道金剛歌,教導弟子唱頌禪修口訣,擅於調伏弟子、直指心性,教學風格充滿了迷人的魅力,舉世聞名,有「現代密勒日巴」之譽。 若能以信心誦讀〈普賢行願品〉偈文,能夠消除此生的病痛、惡業、魔障,尤其是若有父母親人往生,念誦普賢行願文對於亡者是最有利益,也最有幫助的。 內容收集整合了翻譯經典的耶喜德譯師、翻譯密咒的達熱那他尊者、卻巴加措大堪布、江賈若貝多傑大師等所著作的釋論,以白話文的方式詮釋經文。 蔣揚欽哲旺波的弟子──蔣趁比丘敬書於寂靜山蓮花水晶洞。 摘要:藏傳佛教有「五大願文」:〈普賢行願品〉偈文、〈入行論願文〉、〈極樂願文〉、〈慈氏願文〉和〈了義大手印祈願文〉。
所以我看看這些故事,如果我們有信心的話,你真的可以說法王是佛也好,是菩薩也好;總之就不是像我們一般凡夫能夠去理解及領會的一個人。 妙 融法師:很榮幸能接觸到這麼多的成就者,而每位仁波切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 大寶法王是不管你從那個方面看,都覺得當法王的應該就是像他這樣的─ 可以說是具王者之風的法王。 對眾生他非常有攝受力,但也非常溫柔慈悲,他是一個圓滿的示現,法王這個名號可說非他莫屬。
此等即是三賊之流,乃至貪染世間,皆是魔事。 如婆沙論云:佛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波旬作是念:應當壞其道法。 便現作御車人類,執鞭覓中,著敝壞衣,頭髮蓬亂,往至佛所,問言見我牛否? 佛念魔惱我,即語魔言:惡魔,何處有牛,用是牛為。 妙融法師 天魔即作是念,沙門知我是魔,即白佛言:眼觸入處是我乘,乃至意觸入處亦是我乘,沙門何所之? 佛言:我到彼無六觸入處,汝所不到處,我當往彼,波旬意以我如御者,六觸如乘,能御此乘,運諸眾生,至於三界,所以涅槃非其到處。
吃肉違背了慈悲心,飲酒是罪惡之源,貪戀女色則玷污純淨的戒律。 如果是大的團 體,那麼分配到的時間可能會久一些。 妙融法師 如果是二、三人或三、五人的話,能 夠有十五、二十分鐘就算是很長了。
妙融法師: 妙融法師在妙融法师简介 – 德噶明觉禅修中心Tergar Mingjue的討論與評價
大自在成就者「唐東傑波」多次親見觀音菩薩所獲得的教導精髓15世大寶法王、17世大寶法王、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以愛加持這一切萬法的精華──六字真言以此讓我們的人生真正充滿意義六字真言的每一個字,都內涵著 … 現在很流行低腰的褲子,那種褲子只要一磕頭就會露出不雅的畫面,為了不要讓自己難堪,也不要讓旁人難 為情,所以衣著以適合寺院的環境為主。 在與大寶法王對 談的時候不需要很緊張,他聽得懂中文,並且會講中文。 事實上對華人而言,這是很幸福的事,但是在我們要注意我們在說話的態度上,如果有問題也可以很自然地 發問,在此我建議要如法與守規矩。 妙融法師 我們去見法王的時候,講話做事一定要想到你的前面還有法王,不管法王平常對你是如何的親切,但在大眾面前還是 要行禮如儀如法。
妙融法師: 另外從您輸入的關鍵字中,推薦您關鍵字: 法師 的結果(請點選看全部符合的商品)
又云:「如來藏本妙圓心,十界俱非。」即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又如來藏元明妙心,十界俱即,是亦名為假名。 又云:「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是亦名中道義。 若以四教而論:因緣所生法,即藏教;我說即是空,即通教;亦名為假名,即別教;亦名中道義,即是圓教。
妙融法師: 法王噶瑪巴開示「如何開展悲心」之二
我們進去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到場了,安安靜靜的坐著。 看到這樣的場面,內心真的很感動,就以往的情況可能是妳們不來就算了,因為比丘尼的人數本來就很少。 但是那天不但把位置排出來,而且在墊子前面甚至把帽子、僧服、碗、缽、經本整套放好在座位前。
因此呢,若是一切諸佛菩薩祂們能夠接受我們這些想像中,不管是有主的或是沒有主人的,這一切物品的供養的話,那麼就能夠因此使得我和自他一切眾生都能將資糧積聚圓滿;並且呢,也能夠淨除所有一切的罪障、業障。 由於資糧的圓滿、罪障的淨除,因此呢,自他一切的眾生才能夠成就佛果、成就佛道。 這自他的一切眾生之所以能成就佛果、成就佛道,這就是因為資糧的積聚和罪障的淨除。 所以在這裡作供養是要緣於為了一切的眾生能成就佛果、佛道,而我們要作這樣的供養。 而在這裡呢,並不是說呢,如果我們這樣子供養之後,那些諸佛菩薩還有佛子們他們因此會感到高興、歡喜。
審觀舉世人群,誰非為貪口腹,而殘殺生命,或網捕水陸空行,以自供口味,或偷劫他財,以償其舌欲。 味欲之為患也,傷天害理,斷大慈悲,勿過於斯。 如古有沙彌,染著酪味,命終即墮落酪中,而為酪蟲。
妙融法師: 妙融法師談去年祈願大法會:
所謂行者先用止觀對破麤亂,亂心既息,即得入定,定心細故,覺身空寂,受於快樂;或利便心發,能以細心取於偏邪之理。 若生貪著,執以為實;若知虛誑不實,如愛見二煩惱不起,是為修止。 雖復修止,若心猶著愛見,結業不息,爾時應當修觀,觀於定中細心。 若不執著定見,則愛見煩惱業悉皆摧滅,是名修觀。 分別止觀方法,並同於前,但以破定見微細之失為異也。
當知五藏六腑,所生病患眾多,不勝枚舉,但亦各有其相貌,行者於坐時,及夢中察之可知。 復次,若見魔境不謝,不須生憂;若見滅謝,亦勿生喜。 妙融法師2025 未曾有人坐禪,見魔化作虎狼來食人,亦未曾見魔化作男女來為夫婦。
倘能具足如上所立十種懺悔之方法,莊嚴懺悔之道場,將內身沐浴清淨,外衣浣洗清淨,以淨身,著淨衣,然後入懺悔堂,燒一切上妙好香,如沈水香,栴檀香,末香等諸香;並及供諸微妙寶花,於三寶前依十種法,翹誠禮拜,求哀懺悔。 依此如法修行,或一七日,不得益,乃至三七日,若再不得益,於是或一月二月,三四五月,乃至經年,專心懺悔從前所犯之重罪,不論時之多少,惟至滅罪方止。 若爾之心,與所說之止觀,言旨相稱相符,所行如所言,則於一眴目之間,即可智斷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