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一個電源供應器會保證一個12V通道有至少17A的電流容量,而電流限制值為18.5A,誤差在8%上下,因此這些電源單一12V通道上的額定最大輸出最少也有17A,並確保能於20A以下關斷保護。 晶片上的電晶體越做越小使得晶片本身也可越做越小,同時這些晶片的運作電壓也越來越低,通常電路密度最高的晶片(像是中央處理器)需要最低的供電電壓。 為了能為英特爾奔騰處理器以及後來類似的微處理器提供低電壓大功率的電能,主機板上引入了電壓調節模組。 一些新的處理器甚至需要在2V或更低的電壓時提供高達100A的電流,若將電壓調節模組安裝於電源供應器上,這對於相對遠離主機板的電源供應器來說是不切實際的,這樣做的話電源供應器的輸出導線將會過於粗壯以至於根本無法安裝。 器電源線2025 ATX連接器為3.3V電壓通道提供多股線纜及相應的電源連接埠,由於電壓更低,在導線上以及連接器上的電壓降相對+5V而言更為敏感。 另一個ATX標準新增的是獨立於+5V供電壓通道的+5V 器電源線 SB 電壓通道,提供待機所需的電功率,另外只要不切斷交流電源,即使電腦已經關閉,其它電壓通道已經切斷的情況下,+5V SB仍然會提供小功率的直流電源。
最開始的時候,主機板上的電壓調節模組從電源供應器的+5V主電壓通道上取電,但是隨著晶片的電能需求的增加,同等電壓下需要提供的電功率越高那麼提供的電流也將越大,於是低電壓下為高耗電晶片提供充足的電功率會逐漸成為問題。 為了降低5V電壓通道的供電壓力,當對供電需求更為飢渴的英特爾奔騰4微處理器發佈時,英特爾將處理器電壓調節模組的運作供電從+5V電壓通道改到+12V電壓通道,並額外增加了獨立的4-Pin P4連接器,以滿足奔騰4的電能需求。 電源供應器主要的功是將牆上插座獲得交流電轉換為電子裝置所能使用的低電壓直流電。
器電源線: 電源供應器功率計算
模組化電源供應器(Modular PSU)提供可擴展的輸出電線插座,以及可拔插的電線。 一般傳統非模組化電源供應器會為外設預留多組線纜供用家擴展電腦內組件,而暫時用不到的電線往往會佔據機殼內的空間。 因此,使用模組化電源供應器,電腦廠商以及用家可以因電腦內組件的需要來插裝所需的電線,暫時用不到的則留空電源供應器的輸出電線插座即可。
EPS標準的電源供應器,原則上和一般家用電腦、辦公電腦上常見的ATX、ATX12V標準的主機板都相容,但是可能會有機械結構層面上的衝突,主要是12V的連接器、較老的主機板上的主電源連接埠,連接器可能會突出插座。 很多電源供應器廠商,其連接器是8+8pin和20+4pin形式的分離式設計來避免連接器突出插座的情況。 器電源線 EPS標準的推出,以及不少高效能高耗電硬體的出現,使後來版本的ATX標準的電源供應器索性將極其少用的-5V電源通道都取消以降低成本和複雜度。
器電源線: 相關消息
「12V-only」供電的設計動機,主要是消除交叉負載的問題,簡化電源內部的線纜以提高電源內部的通風散熱效果,降低成本、提升電源供應器的效率以及降低電源供應器散熱風扇的噪音。 由於是「一直開著」的設計,在發生短路情況時,可能造成保險絲/熔斷器燒斷或爆開,或是有開關模式的電源會頻繁斷電,需要等上一段時間然後嘗試重新啟動。 一些電源供應器頻繁地重新啟動時會使電腦發出聲音,像是周邊裝置的「tick-tock」聲以及主機板蜂鳴器的蜂鳴聲等等。 一台早期的微型電腦,其電源供應器不是處於全開狀態,就是完全關閉,由機械式的線電壓開關控制,並沒有考慮設計一個在低耗電的空載模式時的節電功能。 這些電源供應器一般不能像現在的電腦電源供應器那樣有待機、軟關閉等節電功能,或者是定時計劃啟動控制等功能。 平常我們要使用電器時,只會接觸到電器的開關、插頭與插座,可能不會特別注意家中的配電盤以及其中看不見的電線。
- 在安裝之前我們要先把插頭後方的固定螺絲放鬆,基本上只要是合乎電檢的插頭都有這個固定線材的裝置,是為了安全考量所設計的。
- 一般一個電源供應器會保證一個12V通道有至少17A的電流容量,而電流限制值為18.5A,誤差在8%上下,因此這些電源單一12V通道上的額定最大輸出最少也有17A,並確保能於20A以下關斷保護。
- 這些電源供應器一般不能像現在的電腦電源供應器那樣有待機、軟關閉等節電功能,或者是定時計劃啟動控制等功能。
- 這種設計的變體出現在一些塔式機殼上,線電壓開關用一根短線纜連接至電源供應器上,可根據需要設計成電源供應器上一個可拆卸的部件。
SSI由英特爾、戴爾電腦、惠普、HPE以及其它設計製造伺服器的公司參與,目的是制定伺服器的行業標準。 EPS標準由ATX標準衍生而來,目前EPS標準規格的最新版本是2.93版。 因為CPU、GPU的供電需求劇增,導致上述電源供應器的設計改變。 器電源線2025 器電源線2025 因此若組裝新電腦,而使用年代較久遠的電源供應器為其供電,其+12V電源通道的供電能力比電源供應器整體的供電能力就更為重要了。
器電源線: 相關
原始的IBM PC電源供應器中(型號5150),XT和AT規格的都包含一個線電壓電源開關,這個開關安裝在電腦機殼側面的延伸位置上。 這種設計的變體出現在一些塔式機殼上,線電壓開關用一根短線纜連接至電源供應器上,可根據需要設計成電源供應器上一個可拆卸的部件。 最早期IBM 器電源線 PC的電源供應器,提供+5V、+12V兩組主電壓和-5V、-12V兩組負電壓,其中負電壓組所能提供的功率比較有限,只佔電源供應器總輸出功率中的一小部分。 這種原始的電源供應器能提供63.5瓦的電功率,其中大部分電功率處於+5V電壓軌下。 目前一般的電源供應器大都為開關模式電源,輸入電壓自動適應家用所在地點市電參數,而某些產品可能需要家用調整電壓切換開關。 常用的ATX規格PC電源供應器,輸入電壓一般為 器電源線 100V至 250V之間,輸入交流電頻率頻率 50Hz或 60Hz,輸出 12V、5V及 3.3V三種穩定的直流電壓。
器電源線: 電線線徑規格該怎麼選?室內配線常用線徑介紹
不過,某些住家開關箱的電線不分顏色,都是白色,這時就必須用示波器量測,才能知道是音響迴路接的是正相電還是反相。 電源供應器的使用壽命主要參考其平均無故障工作間隔(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這個數值越高則代表該種裝置的平均使用壽命更長更可靠。 使用較好的電子元件,並且在不達到它們極限參數狀態下工作、散熱良好,降低元件損毀的機率,也可提高MTBF數值。 根據連接主機板的20+4針及4+4針電源線是否也可拔除,模組化電源也分為全模組化電源供應器以及半模組化電源供應器。 半模組化PSU只有部份電線都可移除,用來連接主機板和CPU的24-pin和8-pin通常會保留。
器電源線: Headline 頭條 電源線
在製作線材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雖然線材以「導體」的角度來看,不管從頭通電過去或從尾巴通電回來效果理應都是一樣的。 不這麼做並不會把音響弄壞,但聲音會從一開始就聽起來比較悶、比較不開闊,就算你用個一年兩年也不會改善,請牢記方向必須遵照線材指示這個重點。 一些測試儀可以簡單測試電源供應器能否運作正常,像是「ATX電源供應器測試儀」。
器電源線: 連接器規格
請注意,台灣 110V 電壓的供電有區分水線、火線兩種,插倒反的話雖然也可以用,但聲音會變得模糊、悶悶的。 一般插頭只要你看到金色螺絲,就代表那一側是「火線」、黑色螺絲一般則代表「水線」(有的則是銀色),在安裝第一個頭時你必須先記住你裝在火線的是什麼顏色的線材,例如上圖就是把紅色裝在火線,那麼等等另一頭就也一樣要把紅色拿來當火線使用。 在安裝之前我們要先把插頭後方的固定螺絲放鬆,基本上只要是合乎電檢的插頭都有這個固定線材的裝置,是為了安全考量所設計的。
器電源線: 轉換效率
被動因數修正通常是採用電感電容補償電路或是填谷式電路實現,功率因數通常能達到0.7至0.9;而主動功率因數修正則更為複雜,但可獲得最高達0.99的高功率因數。 為了控制電源供應器的發熱,也有電源轉換效率的下限限制,像是非正式行業認證的80 器電源線 PLUS規範認證。 除了標準ATX規格以外,還有SFX、TFX12V等為小型尺寸規格,被MicroATX、FlexATX、mini-ITX等小尺寸主機板和機殼使用,其散熱風道也有刻意適應小尺寸系統。
器電源線: 電源線材
以其為例,使用者可以測量各電壓通道的輸出電壓,確認其是否輸出正常,若加入負載測試的準確度則會更好。 現代ATX電源供應器的標準尺寸為150 mm寬、86 mm高、140 mm深。 器電源線2025 而實際上,除了寬度和高度都需要嚴格符合標準以外,廠家可以自訂電源供應器的深度,有時即使是同廠牌的但不同型號的電源供應器,其深度也會有所不同。 另外,一些電源供應器引出的多股電線,會扎有束線帶或是包覆軟管套,這樣除了美觀以及易於整理以外,還可以減少對電腦機殼內散熱風道的妨礙。 標準的交流電源連接器,相對交流電源連接器的另一面則引出多股附有連接器的電線組。 可能還會帶有交流電源開關或是輸入交流電壓切換開關(也可能兩者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