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巴洛克如果还算是艺术的一次进步,那么洛可可只能说是一种扭曲的浮华。 所以什么是巴洛克绘画,就是充满了运动感和不停地卖肉。 清唱剧: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音乐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 巴洛克2025 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复杂的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受难曲:音乐形式与清唱剧一样,在题材上集中于基督耶稣受难(钉十字架)的故事。
- 由此可見在巴洛克時期,宗教音樂在西洋音樂中依然佔有很大的分量。
- 与上述的变化一起,而且是有关的,是放弃复调(更精确地说,复调音乐成为一种老式的方法,几乎只用于教会的某一类音乐中)。
- 布雪在人物刻画上比华铎精致许多,光滑的笔触与之前巴洛克产生了差别。
- 巴哈和韓德爾,將有另外的文章做更深入的介紹,所以此處便不再重複。
- 十七世紀巴洛克藝術的最大中心是羅馬,當時的佛羅倫斯已退居次要的地位。
其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如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誇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 巴洛克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的法国洛可可风格,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本身倒不像是建筑风格,而更像是一种室内装饰艺术。 建筑师的创造力不是用于构造新的空间模式,也不是为了解决一个新的建筑技术问题,而是研究如何才能创造出更为华丽繁复的装饰效果。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巴洛克: 繪畫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 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
其二則是採用古樂器或者仿古樂器演奏,甚至成立專門的小編制巴洛克樂團或者古樂團。 兩種方法相比,顯然後一種演繹更能貼近巴洛克音樂的本質,近來這種本真的演奏方式也已經成為演奏巴洛克音樂的首選。 與上述的變化一起,而且是有關的,是放棄復調(更精確地說,復調音樂成為一種老式的方法,幾乎只用於教會的某一類音樂中)。
巴洛克: 巴洛克藝術流行
打个比方,你可以说一个建筑很巴洛克,但是你不能说一个建筑很洛可可,不过你可以说一个建筑的室内装饰很洛可可。 有对白的德国民间喜歌剧,音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巴洛克 白话朗诵宣叙调是只用羽管键琴和一件低音乐器伴奏的宣叙调,主要用于大段的对话和独白。
巴洛克时期,宗教面临群众不满,面临大量压力,直接放了超级大招,拿大钱去砸,这个时期的艺术品,目的就是要感染你,激发你情感。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巴洛克风格”本质上是一种对规则的破坏,具有离经叛道、胡作非为的属性。 同时,它强行降低欣赏门槛,追求一种对所有人都有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从出发点上就有肤浅和艳俗的原罪。 巴洛克2025 国际影响力最大的一位“巴洛克风格”画家,是鲁本斯。
巴洛克: 巴洛克(藝術學術語)
于是我们首先发现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善于用光”、“舞台感”及“浮夸雕塑装饰”,最后一点几乎贯穿了大量古典风格,因为那时候的建筑师大部分都是画家、雕塑家与石匠出身。 巴洛克风格如同路易十四的高跟鞋一般,在历史上也曾被指责为“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但巴洛克音乐带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事实,没人能将之否定。 其实从路易十四后期,路易十五时期开始,整个欧洲都弥漫着奢侈,骄纵的浮华。
巴洛克: 風格特點
画中主角查理一世在阳光下显著高贵突出,后面随从就以较暗(明度低)的颜色处理。 虽然不像卡拉瓦乔Caravaggio(下)那么经典的明暗对比;范戴克也还是有依循巴洛克的原则来作画。 相较于鲁本斯的雄健,范戴克的作品风格相较婉约;受到贵族与皇室的喜爱,尤其是英国的查理一世,之后范戴克都是在英国为皇室与贵族作画。
巴洛克: 巴洛克风格列传
巴洛克本來是義大利的古典主義者發起的(16下半葉~17世紀),後來巴洛克漸漸地背叛文藝復興的精神,18世紀的評論家貶低這種背叛的奢華風格為「巴洛克」,巴洛克和印象派一樣被人罵著罵著就成了一種風格。 精致奢侈的巴洛克风格的元素遍布整个欧洲,随着欧洲人征服世界,它们也流传至美洲。 由于美国在这段时期只是被殖民,所以没有“美国巴洛克”风格。 尽管巴洛克建筑始终都经过过度装饰,但它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巴洛克: 巴洛克艺术服装
第一种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这股势力不论在地区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正日益扩大。 巴洛克艺术中的许多不朽之作,特别是意大利绘画和建筑中的许多作品,可能同教会所采取的新的宣传态度直接有关。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
巴洛克: 巴洛克什么意思?
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 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巴洛克: HiSoUR 文化 艺术 历史 人文
以裹胸收腰作为开场白,以巴洛克时代如贵族般缀满蕾丝花边的夸张袖子作为情节发展的高潮,这部有关古典主义戏剧的“脚本”充满着华贵的气氛。 短俏的波浪状衣摆使得上衣在硬朗性感中透出高雅,歌特式袖型在复古细节中渗出摩登,色彩上也采用了鲜艳明快的颜色,让人犹如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宫廷舞会中。 現代西洋弦樂器中之小提琴與大提琴音樂,均以此時期所創作之樂曲為基礎,發展出非常豐富之音樂內涵。 惟因此兩種樂器在巴洛克時期所演奏之場所,以貴族之宮廷中,或音響共鳴絕佳之教堂中演出為主,巴洛克之琴身與弓,與現代經過演化後之弦樂器之琴身與弓均大為不同。 哥特式婚礼风格典型的表现是哥特式的装饰和在哥特式建筑里举行婚礼。 在哥特式风格婚礼中,玫瑰窗成为装饰的重点,在阳光照耀下把婚礼空间内部渲染的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巴洛克: 巴洛克风格有什么特点?【 设计史太浓】
巴洛克建築是歐洲17世紀和18世紀初的巴洛克藝術風格中的一個層面。 17世紀起源於義大利的羅馬,後傳至德、奧、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從語源學上講,巴洛克是一切雜亂、奇異、不規則、流於裝飾的代名詞。 它能用直觀的感召力給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這正是天主教教會的用意(讓更多的異教徒皈依)。 由此可見在巴洛克時期,宗教音樂在西洋音樂中依然占有很大的分量。 巴洛克時期的器樂曲發展很迅速,出現了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管弦樂組曲、各種舞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賦格和奏鳴曲等諸多表現形式。
巴洛克: 巴洛克大賽
除了长廊还有宫殿北侧的巴拉蒂娜小教堂的圣坛,小教堂有开放式的拱门与拱廊,还有非常多的窗户,让空间的光亮度充足并且呈现出一种通透感,这也是巴洛克常见的采光手法。 谈巴洛克不聊法国可谓难以服众,曾几何时大家一度认为巴洛克源自法国,原因多数因为洛可可风格的缘故,大部分人无法清晰辨认这两种风格,甚至认为两者是同一回事,但其实彼此只能说是近亲,具体的区分我们留待谈洛可可风格时候再聊。 但仅仅几个词汇无法述说清楚巴洛克的本质与特点,今天咱们一起来了解,看看这个风格能给我们设计工作带来什么养分。
常常不顧建築的結構邏輯,有意破壞承重構件的理性形式,如把圓柱子嵌在牆內,用薄薄的“牛腿”承托柱子,額枋和山花凹凸斷折等,表現出一種激動的、不安的情緒。 在歐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慣指的時間是17世紀以及18世紀上半葉(約1600年 -1750年),但年份並不代表絕對的藝術風格,特別是建築與音樂。這一時期,上接文藝復興(1452年 -1600年),下接古典時期、浪漫時期。 巴洛克時代 “巴洛克時代”是一種風格所處的時代,指自17世紀初直至18世紀上半葉流行於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時期。 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 放蕩不羈,極盡奢華是巴洛克建築的主要特徵,在巴洛克建築里裝飾滿了壁畫雕塑 。 巴洛克式家具,以浪漫主義精神為設計出發點,賦予親切柔和的抒情情調,追求躍動型裝飾樣式,以烘托宏偉、生動、熱情、奔放的藝術效果。
他对自然的态度是直观的,以粗野或纯朴的市民为模特儿作肖像画。 巴洛克 代表作有《在以马杵斯吃晚餐》(1601,,伦敦国家画廊)、《埋葬基督》(1604,梵谛冈美术馆)、《水果篮》(静物, 1596,46×64.5cm,米兰,谙布罗西阿纳美术馆)、《酒神》(1597,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 个性狂野、暴躁、易怒,命短,他要脱离陈规,重新思考艺术,风格上被称为「自然主义者」。 巴洛克艺术于16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兴起,17世纪步入全盛期,18世纪逐渐衰落。 巴洛克 巴洛克艺术对于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都有积极影响。 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得到教会强有力的支持,主要流行于意大利、佛兰德斯、西班牙等天主教盛行的国家。
音樂的巴洛克時期意指17、18世紀歐洲華麗,精製的音樂。 通常認為大致是從1600年至1750年,即從蒙特威爾地開始,到巴赫和亨德爾為止“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源於葡萄牙語,意思是形態不夠圓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是建築領域的術語,後來才逐漸用於藝術和音樂領域。 巴洛克2025 17世紀下半葉,德國不少建築師留學義大利歸來後,把義大利巴洛克建築風格同德國的民族建築風格結合起來。 到18世紀上半葉,德國巴洛克建築藝術成為歐洲建築史上一朵奇葩。
第二,追求新奇;建築師們標新立異,前所未見的建築形象和手法層出不窮。 而創新的主要路徑是,首先,賦予建築實體和空間以動態,或者波折流轉,或者少亂衝突;其次,打破建築、雕塑和繪畫的界限,使它們相互滲透;再次,則是不顧結構邏輯,採用非理性的組合,取得反常的幻覺效果。 歐洲文化“除舊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變與成就。
巴洛克藝術的風格是承襲自文藝復興末期的矯飾主義,著重在強烈感情的表現,而不像鼎盛期文藝復興以前那樣的嚴肅、含蓄。 巴洛克 此時強調流動感、戲劇性、誇張性等特點,常採用富於動態感的造型要素,如曲線、斜線等。 其風格趨向,多少也反映了當時歐洲的動盪局勢、不安而豐裕的現實景象。
巴洛克: 音樂夢工廠流行音樂
當時的藝術家猶如沉浸式體驗的始祖,其畫作動人心魄,讓觀者仿如置身畫作之中。 為配合是次展覽,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跨學科研究)兼創意藝術學院創院院長潘明倫教授為這些作品設計巴洛克音樂及聲音景觀,為藝術欣賞體驗添上聽覺元素,引領觀眾走進巴洛克的藝術世界。 我們同時邀請了本地藝術家伍韶勁、周俊輝以不同媒介回應巴洛克大師的作品,以及missquai繪畫插圖本,共同為展覽注入香港視點,讓觀眾享受一場穿梭於古今之間的藝術體驗。
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巴洛克作为一种在时间、空间上影响都颇为深远的艺术风格,其兴起与当时的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所設計凸出的門面或深凹的門面,都使得教堂和前面廣場上的空間能更進一步的連接起來。 17世紀歐洲強權擴張,掠奪海外殖民地累聚鉅富,生活上提倡豪華享受,因此對建築、音樂、美術也要求豪華生動、富於熱情的情調。
巴洛克: 巴洛克藝術
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 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 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巴洛克: 義大利巴洛克
如果文艺复兴可以归为“古典主义”,“巴洛克”可以归为“浪漫主义”。 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巴洛克”艺术和它的代表们,称谓“反”的,“倒退”的艺术。 个人固然受制于历史,但在反映传统的同时,又能给当代历史带来一些新的东西,这才形成了历史的变化多端、丰富绚丽的形象。 法国国王菲利普五世的加冕礼,即西班牙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以及18世纪初的波旁王朝首次亮相,给文化政策和风格带来了巨大变化。 此后,主要艺术品的委托由国王而不是教堂和皇家艺术学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