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隆宮2025必看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廣隆宮創建於清朝乾隆九年,原是廣隆宮福德祠,後因地方人士有感廟宇香火鼎盛,規模卻太小,才在民國七十年間由信徒募捐的方式擴建,並於民國八十二年落成。 廣隆宮被稱為全台最有特色、規模最宏偉且佔地最廣的土地公廟,並號稱擁有全台灣最大的土地公石雕神像。 廣隆宮主祀土地公,兩側則是供奉著媽祖與三界爺,平衡閩、客族群之間的信仰。

民視新聞/鄭兆佐、呂彥頡、黃建宇 高雄市報導高雄大寮保福路一處地下製毒工廠,昨天(12月29日)下午發生槍殺案,4名同夥疑似內鬨,其中1名綽號黑仔的男子,開了3槍射殺2名同夥,造成1死1傷。 黑仔開槍後隨即逃逸,警方獲報後封鎖現場,而報案的屋主也被列為幫助犯,因為他從對方承租廠房開始,就知道是要製毒。 東隆宮是三寮灣先民們隨著鄭成功渡海來臺開墾,為保佑平安渡海,特迎請李府千歲神像護佑,後眾生為感念千歲神威大顯,初乃創草寮、建公厝奉祀。 東隆宮以傳統閩式建築設計,內主祀神明有李、溫、吳、池府千歲及保生大帝。

大隆宮: ‧ 元旦3天連假 桃園正常提供垃圾收運服務

民國一0三年黑住教建教兩百周年紀念,保安宮受到黑住教教主黑住宗晴先生的盛情邀請,廖董事長率董監事於十一月九日啟程赴日參與盛會。 十一月十日上午十一時,黑住教教主黑住宗晴先生與祭員進場,「奉告式」典禮正式開始。 是日中午,黑住教本部於飯店舉行紀念招待會,在教主與副教主的介紹下,廖董事長和日本大本教教主出口紅、出雲大社宮司千家尊祐、蓮華院誕生寺貫主川原英照互相交談,會中宗教家、經濟人、政治家齊聚一堂,無論是何種身分,皆以慎重肅穆之心與會。 廖董事長受邀上台致辭時,也以最謹慎莊重的態度,將來自台灣的誠心祝賀傳達給主辦者及在場五百餘名賓客。 保安宮在民國四十六、四十七年,主委林拱辰為弘揚保生大帝聖道,以誦經團組織「全省巡禮行香團」,兩度帶領保安宮誦經團南下巡香,參訪台南下大道良皇宮、頂大道興濟宮、台南天壇、南廠保安宮、萬福庵、屏東水底寮保安宮、北勢寮保安宮、嘉義震安宮等友廟。 在林拱辰二十年的領導下,保安宮不僅很快地解決戰後混亂的局面,更建立了許多富有建設性與開創性的制度,使保安宮面目一新,香火日益鼎盛,重興台北地區寺廟的指標地位。

琉球人常說:「天公、地公、觀音媽、母舅公」由此可看出觀音媽在琉球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已屬「萬能之神」了,所以是琉球人的信仰中心。 除了上述兩種之外,當漁民在面對險惡環境時,觀音媽往往成為其精神支柱,撫慰漁民不安的心靈,並且指點迷津;又因鄉民與台灣本島往來不易,資訊較不發達,教育也較不普及,因此面多諸多難題,勢必要求神問佛;而觀音媽對於鄉民所求之事,都能指點方向,所以能奠定其在琉球的崇高地位。 碧雲寺主祀觀音佛祖(觀音媽),位於本嶼大寮莊山頂,即上福村與大福村之間,恰當琉球嶼之中心,地理環境屬於傳說中的「蟳仔穴」,從大福漁港燈塔旁,面朝碧雲寺之方向,其地形就如同一隻螃蟹座落於此。 大隆宮2025 田深有一小孩,私塑一土佛跪拜,適觀音佛祖南巡到此,見小琉球狀似蓮花,即附靈於土佛中,並托夢田深,欲其改為木裝,事為開基大媽。

大隆宮: 祭典緣起

東至保安宮巷貳坎內為界,……」,可見保安宮在嘉慶七年之前已興建。 大隆宮 在啟程之前,曾有約定:先到者稱為「老祖」,後到者稱為「二祖」;當時小尊的保生大帝神像、中壇元帥、黑虎將軍共乘一船,一路順風,由淡水登岸,直抵保安宮安座,因此稱此小尊之保生大帝神像為「老祖」。 相傳乾隆二十一年,當時大龍峒的先民,前往同安縣白礁鄉慈濟宮,恭迎保生大帝神像來臺奉祀,其中有大尊、小尊各一,以及中壇元帥、黑虎將軍亦各一尊,分乘兩隻帆船來臺。

  • 民國五十六年重修後殿,並將舊有不完整的五穀先帝寶像焚化,重新木雕寶像及孔聖先師寶像。
  • 不論明清或現今,大陸或本省所舉行的王醮及驅瘟送船習俗,法船是整個祭典中最重要的法器,其目的為驅載瘟疫、煞氣、魍魎、厲鬼等,離開那祈求平安祥和的地方,不論以遊天河或地河的方式皆儘速離去。
  • 高雄東隆宮又稱第三東隆宮,主祀溫府三千歲,是東港東隆宮溫府大千歲的第三個兄弟。
  • 小改很簡單,只要跪於神壇前,班頭會問你的姓名、年齡,秉告神明之後過香爐淨身,接著班頭就會揮動溫王爺令旗,從上而下、耳後、頭上都各比劃十八下,代表布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為信徒驅邪避凶、祈求平安。
  • 掌嘴儀式則是「處罰」造口業、常無心說錯話的信徒,由班頭持鞭條執行,信徒跪於神壇前,較特別的是,女性分為未婚、已婚,未婚女性以紅鞭條執行、已婚女性以黑鞭條執行。
  • 請王在東港稱為「請水」,是整個平安祭典的開場,代天巡狩千歲爺既是乘船而去,肯定也是乘船而來,老一輩根據前人所留下的前例,來到海邊恭請千歲爺降臨,請王當日中午前,總理,大總理、副總理進入王府內,恭請尚未開光的千歲爺王令,乘坐神轎至鎮海里海邊,恭候王駕到來。

七角頭的發展,都以該地區的老廟為角頭主廟,當東隆宮舉行宗教活動時,七角頭請出該角頭廟宇的主神共同參與,也因此七角頭與東隆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大隆宮 清乾隆初年,福建省有一叫陳明山的,攜帶供奉的三千歲王爺,乘一小船平安抵達小琉球,即搭建草廟一間,是為三隆宮之始。 迎王平安祭典程序東港東隆宮、小琉球三隆宮和南州溪洲代天府的迎王平安祭典的程序大致相同,主要流程概分為十三項大程序:「角頭職務輪任」、「造王船」、「中軍府安座」、「進表」、「設置代天府」、「請水-恭請王駕」、「過火安座」、「出巡繞境」、「祀王」、「遷船繞境」、「和瘟押煞」、「宴王」、「送王-燒王船」。

大隆宮: 東港朝隆宮「蝦米媽」發千份平安壽麵 巡安護境文化祭落幕

保安宮的宗教活動,每年祭祀三回,在大帝的誕生日(舊曆三月十五日)、昇天日(舊曆五月初二日)、中元(舊曆七月十日至十二日)其費用三堡居民輪流負擔,多沿此舊慣。 而保生大帝的誕辰時由同安各姓醵金演戲是為家姓戲,自舊曆三月初五日起至二十八日止,以張姓為始,吳姓殿後,次第輪流。 相傳乾隆二十一年(1756),當時大龍峒的先民,前往同安縣白礁鄉慈濟宮,恭迎保生大帝神像來臺奉祀,其中有大尊、小尊各一,以及中壇元帥、黑虎將軍亦各一尊,分乘兩隻帆船來臺。

大隆宮: 【台南北門景點】東隆宮看王船 x 王爺信仰文化館 x 水滸傳英雄館,順道欣賞北門潟湖蚵棚景色

改運源自於三年一科東港迎王祭典裡的中軍府改運,然而民眾希望能一整年都能獲得溫王爺的照顧。 朝隆宮迓媽祖遶境2年前因疫情取消,今年計畫舉辦,又因疫情突起延期,副董事長黃奇男說,最後選定9月29到10月2日舉辦媽天上聖母(蝦米媽)巡安護境文化祭,希望賜福眾生,驅趕瘟疫,今年更是受小琉球朝天宮之邀,首度渡海到琉球山巡境,渡過當初成名的漁場,別具歷史及文化意義。 大隆宮2025 自從代天巡狩王駕駐蹕東津巡視,早晚祀王皆以素筵為主,在恭送千歲爺回駕的前夜,在代天府內大設宴席,大總理主祭,副總理陪祭,各內外總理、參事、助理與祭,代表全鎮士農工商,感謝眾千歲八天的辛勞。

大隆宮: 屏東慈鳳宮

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廈門後山尾慈濟南宮因處在工業區範圍內即將被廢,亦請求台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協助,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隨即赴大陸邀請海滄區政府前往關切,並與當地村民溝通後,海滄區政府初步決定慈濟南宮將隨村民一起遷離,覓地重建。 民國七○年代兩岸開放後,保安宮分別於民國八十九年十月、九十年七月及九十一年農曆二月,由時任副董事長廖武治帶領保安宮董監事及誦經生、效勞生,前往白礁祖廟慈濟宮謁祖及青礁慈濟宮進香。 八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一日,保安宮第六屆全體董監事、誦經生與效勞生組成謁祖團,前往白礁慈濟宮、青礁慈濟宮、南普陀寺、泉州花橋慈濟宮義診所、承天寺、開元寺、湄州媽祖廟等頂禮參拜。 大隆宮 九十年七月十五至十九日,本宮董監事、誦經生及效勞生等二度組團,前往白礁祖廟慈濟宮及青礁慈濟宮謁祖進香,並至杭州、上海名寺參拜,共五十一人參加。

大隆宮: 台灣熱門目的地

代天府乃代天巡狩千歲爺臨時駐蹕的行館,通常於請王前一天進行設置,地點就在東隆宮正殿,相關工作由內司負責,正殿內除鎮殿王爺金身之外,其餘金身皆暫時請到後殿二、三樓,溫府千歲正身也得暫奉於偏殿的水遷尊王處,正殿內將懸掛黃色綾幔,上書「代天巡狩」,並置案桌、五王椅、案桌文具、刑銬、簽令、案簿等辦公用品。 當王府布置完畢,即進行上梁儀式與代天府揭幕,象徵整個代天府布置完畢,此時中門及龍虎門立即用班頭板杯叉籤,以絕閒雜人等進入。 公告事項:碧雲寺三隆宮一年一次國小到大學獎助學金,每年固定國曆4月1日至4月30日開始申請。 二、高中專科二技大學請至碧雲寺網站下載表格或到碧雲寺拿申請表格,填寫好表格及附件,審查通過後獎金馬上發放,但必須填好表格。 本人現居住琉球滿2年以上,則國曆民國107年3月31日前住琉球者(以戶籍為準),戶口名簿可以看出居住時間,以戶口名簿影本為附件,不然以戶口膽本為附件。

大隆宮: 台南市警婦幼警察隊新任隊長蔡佳璋陞任

之後鄉人集意要以此神為公證佛,田深欣然同意,並捐獻田地,於是於乾隆元年(1736年)立一草廟,名為”觀音亭”。 於後光緒三年(1877年)改為瓦廟,並改稱碧雲寺,鄉人稱「觀音媽廟」是琉球人的信仰中心,今廟為85年改建而成。 迎王期間,代天巡狩千歲爺遶境出巡收服兇煞疫鬼,在送王前一天晚上的王船法會上,舉辦「和瘟押煞」儀式,如果和瘟對於較頑劣的瘟煞疫鬼沒有作用時,則必須再做一場押煞的武場,由道士作法將這些疫鬼押上王船,隨千歲爺遊天河,讓合境平安,這是舉行平安祭典的最終目的,南州代天府在和瘟押煞裡,有下油鍋的處置。 小琉球這個海島特有的迎王儀式,50艘載神轎的漁船集結在大福(大寮)漁港與白沙漁港,而後遶全島嶼海域一周,祈求各海岸及海港平安,並恭迎代天巡狩五府千歲蒞臨,場面十分壯觀。

大隆宮: 台灣媽祖聯誼會

殿內設置完畢後,即是王府上樑儀式,祭拜禮儀亦按例進行,祭拜、恭讀疏文後,由專人將太極金、素粽、五榖,綁在廟埕雨棚上的中樑,儀式即告完成,焚金鳴炮,自始閒雜人等不得進入廟內。 25|如果想要看更多七角頭轎班的文物,可以到頂中街的「進水宮共善堂」旁的文物館觀看,這裡收藏著歷年來東港相當珍貴的文物。 07|拜訪東港的這天天氣非常炎熱,就在東隆宮旁邊的「東隆堂」買瓶青草茶。

大隆宮: 地方熱門新聞

民國五十六年保安宮後殿安座時,台南良皇宮、興濟宮、台南天壇敬獻匾額,亦數次北上至本宮行香。 民國七十年保安宮凌霄寶殿落成,良皇宮致贈精緻神桌及匾額以為道賀。 另外,本宮於八十五年提撥三千萬,成立「保生文教基金會」,在於推動傳統的美術、音樂、戲劇及文化史料的收集整理,邀請專家學者擔任董事。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推動確有相當的成效,同時,也使本宮在宗教之外得與民眾有更深入的接觸與更頻繁的交流,使本宮和地方發展出更密切的關係。 民國八十一年,保安宮董監事會改選後,新的領導階層提出改造,以及開辦圖書館、藝文研習班,落實終身學習、推廣鄉土文化教育等事業;民國八十六年成立保生文教基金會,邀請相關領域學者擔任董事提供諮詢。

「一鞭」為十下,成人十下起跳,但未滿十六歲則是「一鞭」一下起跳。 相傳二戰時期,日本軍在中國與東南亞諸國戰事吃緊,國內與殖民地的資源日漸匱乏,乃向民眾徵收金屬器物以作戰略之用,此口銅鐘也無可倖免。 後來在送進鋼鐵廠的熔爐時,所有的金屬器物都已融化為熔漿,赫然發現銅鐘完好無損、經多次溶解也損傷不得,鐵工廠人員便意識到此乃神蹟,故而秘密將銅鐘送回東隆宮。 至今每逢一定時日,廟方人員循古禮鳴鼓擂鐘時,仍使用此口銅鐘進行。 因為神威顯赫,信徒日增,經過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西元1945年)以來的多次重建、整修,東隆宮以新修巍峨正殿與俗稱「黃金牌樓」的金製轅門,威震東港。

民視新聞/陳怡汝、陳泊翰 台北市報導明天(31日)就是跨年夜了,台北市政府舉辦跨年晚會,警方投入將近千名警力,包括特勤小組、警犬隊,負責維安反恐工作;另外,有鑑於南韓梨泰院踩踏事件,今年維安設備也升級,特別使用海巡專屬手電筒,站在制高點,隨時觀察有沒有人被推擠跌倒,第一時間照明、派救護小組進行急救。 中央氣象局指出,今天(30日)東北季風持續影響,天氣跟昨天類似,迎風面的桃園以北、東半部及恆春半島降雨機率仍高,其中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台北山區下雨時間較長,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不過在新竹以南的平地慢慢會轉為以雲量偏多的天氣為主。 其實這是東隆宮特有的「責杖改運」儀式,源自於部落的收驚儀式,最先是因為有信徒虔信溫王爺的靈顯,請東隆宮的班頭幫忙執行,這個儀式才逐漸轉移到東隆宮。 東隆宮有個流傳百年的「治皮癢」民俗療法,不管你是屁股癢還是臉癢,在這裡都可以得到治療(誤)。 幾乎每天都有特地到東隆宮「討打」的信徒,尤其是農曆正月初一和七月鬼門開前,東隆宮的班頭都「打到手軟」。 角頭遶境結束後次日,轎班人員將王船從王船廠遷出,繞行全鄉,以沿途收煞驅瘟,亦能讓鄉民們頂香膜拜。

大隆宮: 屏東縣-東港鎮

三寮灣東隆宮有著三年一度的「王船醮」儀式,儀式的最末,是恭送「溫王爺」乘船代天巡狩,祈福保平安。 1978年廟宇改建時,信眾感念溫府千歲庇蔭,也鑄造了一艘「永祀溫王船」在廟中供信徒奉祀參拜。 這艘全國唯一的銅鑄王船,為泉州式古帆船,船上有木雕船舍、水手和馬匹,有的人在調整風帆,有的在餵食馬匹,有的手執令牌,每一個人物都在船上忙碌著,儼然是在做出巡的準備。 禮儀行至一半跪拜呈文,由大總理與各總理代表全鎮鎮民,恭請居於天河宮代天巡狩千歲爺屆時駕臨,能為地方淨域除疫,讓魍魎潛形、農業豐收、商業繁榮、漁業滿載、閤境平安;當表文恭讀完畢,祭祀科儀如從繼續進行,三獻爵、進牲禮、獻金帛,三跪九叩首,後振文堂內司帶領大總理等,將邀請文疏放置於金爐內焚化,燒金燃炮,進表儀式即告完成。

民國六十四年二月制定章程,訂定信徒資格,並選出委員二十五名,候補七名,監事七名,新的管理委員會正式立案成立。 大隆宮2025 民國六十六年十月,通過財團法人組織暨捐助章程,並於民國六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選出第一屆董監事,其中董事二十五名,監事七名。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六十一號,俗稱「大浪泵宮」或「大道公廟」,為國定古蹟。

東港東隆宮最大的盛事「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被譽為「一生中一定要參與一次的台灣傳統文化祭典」,今年(2018年)適逢三年一科,活動即將於10月28日即將拉開序幕,這次趁著祭典前夕,特別南下了屏東東港的「東港東隆宮」了解東港鎮民在祭典之前的日常是什麼樣的情況。 台灣人愛排隊眾所皆知,排隊的原因百百種,但你聽過排隊「討打」的嗎? 就在台灣的宗教聖地屏東東港東隆宮,這裡常常聚集一群等著「討打」的信眾,據說是為了改運? (圖/翻攝自東港東隆宮-國定民俗東港迎王粉專)屏東東隆宮是享譽全台的王爺信仰中心,主祀溫府千歲。 清康熙年間,許多移居到台灣東港的移民將溫府千歲信仰帶到東港,使得王爺信仰在東港落地生根。 清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706年)東港居民在海邊發現多塊寫有「東港溫記」的漂流木漂向岸邊,居民深信是神蹟顯靈、溫府千歲想要在此建廟,於是建廟立祀,並將廟取名為「東隆宮」,意謂「東港興隆」。

東港迎王祭典,七角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亦是迎王的主要動力,由於不計辛勞的付出,因而特別獲准進入王府謁駕敬王,在舊制的規定下是項殊榮(以前除了各級總理、內司、班頭、轎班等可入王府敬王,其餘人員、寺廟皆不得進入王府)。 在東港迎王祭典中,有七個重要單位共同擔負繞境任務,與產生祭典總理人選,若無這七個單位的參與,迎王祭典亦無法成為東港地方大事,這七個單位原為東港開墾角頭、商業角頭,之後因祭典的需求而成為祭祀角頭,這七角頭為頂頭角、埔仔角、頂中街、下中街、安海街、下頭角、崙仔頂。 除部分神轎回自己廟宇進行外,其餘參與迎王祭典的神轎,都會在三隆宮前進行過「五王火」的潔淨儀式,為木材分成五堆。 過火以島上的相思樹為材料,有分有灑鹽的「熟火」與不灑鹽的「生火」兩種。 過火完畢,千歲爺入廟安座時,在過火的場地,道長必須關火門,收回五營兵馬,過火儀式即告結束。 神轎隊伍搭乘由事前擲筊決定的漁船,分別從白沙尾港、大福漁港出發,順時鐘繞小琉球一圈。

大隆宮: 台南旅遊網

信仰的起源是明朝永曆19年(1665)來臺的先民,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李府千歲」隨船保護,落腳此處後先在草寮中安頓神像,到日治時期才正式建廟奉祀。 擲筊以一杯為準,成人以100下為基礎,擲筊每次增加20下,刑具二板打1下代表10下(男性大板1下代表100下)。 未滿十八歲每次擲筊以10下為基礎,從10開始,擲筊每次增加2下,藤條打1下代表1下。 蝦米媽除了有個特別的稱號,還有一批女性組成的儀仗隊,在隊伍前方手持各式儀仗,既整齊又莊嚴,在大多神明為王爺、相關隊伍都是男性的東港,格外引人注目。 王船所到之處,各廟宇神轎皆在其該廟處道路旁,迎接王船公、王船與溫府千歲的到來,處處見到香煙裊繞、煙火沖霄;遷船當日下午,家家戶戶準備牲禮、菜碗,感謝代天巡狩千歲爺及其兵馬神將八天來的辛苦,為東港地區巡域護境;而每戶亦準備紙人(替身仔),來替家人改運解厄,讓歹運由替身仔承擔,屆時再將替身仔呈交給千歲爺帶走。 大隆宮 祀王是由大總理率同各級總理跪拜進食,所進獻的食品皆為素宴,如茶、糕餅、水果,每樣物品由內司茶房準備五盤,以供五位千歲爺享用;祀王的典禮,在悠揚的古樂中進行,借莊嚴的儒門禮儀,來表達全鎮庶民對代天巡狩千歲爺的尊崇與信賴,進而祈求神佑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