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採購後勤助理部長羅波(Will Roper)日前指出,美空軍已秘密設計、建造和試飛第6代戰鬥機的原型機,五角大廈透露,6代戰鬥機的性能可以不用加油直達中國邊境,相信新型戰機會把所有潛在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 知情人士披露,英義日3國可望下周達成「全球空戰計畫」(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協議研發暴風戰機,參與各方7月時在日本展現興趣時曾透露會在年底前敲定協議。 英國與義大利研發暴風戰機,來和德法幾年前攜手展開的「未來空戰系統」(Future Combat Air System)新一代戰機計畫打對台。 英國與義大利研發暴風戰機,來和德法幾年前攜手展開的「未來空戰系統」(Future Combat Air System)新一代戰機計畫打對臺。 英國與義大利研發暴風戰機,來和德法幾年前攜手展開的「未來空戰系統」(Future Combat AirSystem)新一代戰機計畫打對臺。 英國、義大利、日本即將達成共同研發下一代戰機的政治協議,匯聚三方力量挹注數十億美元的「暴風」(Tempest)戰機研發,與德法聯盟乃至美國等爭雄。
至於,此種台灣自制戰機是否是第六代戰機,目前從客觀環境與主觀意識來看,幾乎沒有可能。 YF-23原型機設計概念與YF-22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採用許多現有的零組件之外,YF-23的試飛計畫裡面並未包括試射空對空飛彈與驗證高攻角飛行能力,多是以風洞測試蒐集與驗證資料。 根據測試的結果顯示,YF-23沒有攻角限制,飛機能夠自任何尾旋(Spin)輕易恢復穩定飛行,只有當飛彈艙門呈開啟狀態時會有困難。
未來戰機: 【觀察】趕搭列車 台灣也想研發第六代戰機?
預警機的人員配置也比戰機更適合進行情報處理:E-2C/D共5人:飛行員、副駕、雷達官、戰情官和空管官。 未來戰機 相比之下,四五代機均為單座配置,飛行員要負責從操控戰機到操控武器,很難對戰情進行分析和對其他空中編隊進行指揮。 中國航空研究院6月29日透露研製新戰機專案的團隊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已恢復工作,好確保新一代戰機在2021年如期首飛,這款新戰機很可能是由FC-31發展來的航母艦載機。
- 而且國防預算的削減,也使美國海軍很難繼續養護,F-14的維護成本是F/-18的2倍。
- 關於視野的問題,要再次強調演練中F-35飛行員並未打開EOTS光電和頭盔顯示器的所有功能。
- 就目前的情況看,空軍戰鬥機的適用範圍基本上還是限定在航空空間。
- 根據美國空軍的計劃,夏威夷的希卡姆空軍基地和新墨西哥州的霍格曼空軍基地將是僅有的只裝備F-22A一種戰鬥機的基地,另有8個空軍基地將可同時部署F-22A和F-35A。
- 據最新資料介紹,A-45將具有較強的壓制敵防空體系的能力和全數字攻擊能力,並能遂行信息戰、電子戰和精確打擊能力。
- 其中單是空軍就需要近1,800架F-35,以汰換老舊的F-16和A-10攻擊機,以和180架雙發F-22進行高低搭配。
貝宜系統公司表示,在國家最初投資120億英鎊後,颱風戰機為英國經濟帶來210億英鎊的貢獻,同時還提供兩萬多個就業。 貝宜系統公司說,在2040年前英國和盟友將要面對新威脅和更先進的武器,這就需要用更合適的技術應對這些挑戰,而這些技術的體系可能就是暴風戰鬥機這類具體的武器平台。 從暴風戰鬥機上發射的導彈被交給一個伴飛的無人機進行再指引,優先擊中更緊迫的目標。
未來戰機: 美吝於分享技術 日本加入英義研發下代戰機
2017年底,在兩國外長和防長在倫敦會面時,加速了此事的談判。 若下個月果真達成協議,這將是日本三菱重工(MHI)、英國貝宜系統(BEA)和意大利李奧納多公司(Leonardo S.p.A)之間的合作。 未來戰機 在二次大戰之後,日本一直高度依賴美國的軍事技術和軍隊來保衛自己。
- 從整體上看,盡管美國空軍的飛機總數將會減少,而整個空軍的作戰能力將由于下一代戰機更加先進而提高。
- 因為B-2過於昂貴又具指標性,且本身除依賴匿蹤科技外全無自主防衛能力,又不能派遣非匿蹤戰機護航,如此一來會失去匿蹤行動的意義。
- 日前甚至成功降落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號直升機護衛艦上,讓這款能垂直起降的匿蹤戰機,多了一個作戰平台。
- 相比之下,F-35的情況更糟糕,爲替代F-16、A-10、F/A-18A/D和AV-8,美空軍計劃采購1763架F-35A,海軍航空兵采購260架F-35C,海軍陸戰隊采購80架F-35C和340架F-35B。
- 美國戰機分代上真正比較有爭議的是“世紀系列”,因為在上世紀50年代的短短十年間,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代。
- 軍事戰略專家戴旭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公布戰機分布情況幷非泄露軍事機密,因爲戰機的部署地點經常改變,美國即便將戰機分布圖描繪得很詳細,外界也無從查證。
據美國空軍網站1月16日報道,美國空軍參謀長邁克爾•莫斯利將軍當天公布了未來美國空軍戰機分布圖,它勾勒出未來在美國本土、夏威夷、阿拉斯加等美國領土上的空軍先進戰機的部署態勢。 未來戰機2025 軍事戰略專家戴旭認爲,從這份未來戰機的分布圖可以看出,美空軍未來以F-22A、F-35A戰機等爲主力的隱形空軍已經全面建成,其全球優勢地位將更加明顯。 傳統戰機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就能從加油機獲取足夠的油量,而電動戰機充電所需要的時間則長得多。 而雷射武器系統需要能儲存電力的電池,就像動能槍需要存放子彈的彈匣一樣。 這些花費可能總計高達120億美元(約3378億台幣),要是台灣真的打造未來戰機,還可能要再花數十億美元。 此外,F-3可能擁有比F-35更大的內部武器艙,具有更先進的打擊能力。
未來戰機: 英相:英中黃金年代已逝 中國構成體制性挑戰
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一支裝備1000架戰機的現代化空軍。 美國Northrop Grumman得到一份新合約,合約內容為美軍B-2轟炸機進行性能提升,包含將處理器提升至Pentium處理器等級、C語言重寫飛控程式、增加一塊新硬碟和使用光纖連接硬體設備,性能提升的B-2轟炸機將改稱為B-2A。 未來戰機 為了配合新的硬體設備,舊有的軟體也要重寫來配合,尤其是OFP(飛行操作程式)。 之前的OFP採用JOVIAL語言編譯,JOVIAL語言大量用於美軍包括B-52、C-130、F-15、F-16、F-117等大量軍用飛機和飛彈。 Northrop Grumman表示將使用更現代的C語言來重新編譯OFP等程式。 由於體積小,該光學系統可廣泛應用於車載、機載、星載等平台的偵查、預警以及制導。
未來戰機: 無人機改變未來戰爭:中國大力投入新武器
尤其是飛控軟體的難度,遠較上述各項先進配備難度更高,下一代戰機普遍的匿蹤設計和高速要求,其線傳飛控(FBW)軟體越來越難寫,是世界各航空大國的普遍核心技術,幾乎不會輕易外流。 台灣是全球電子產業代工龍頭,但是軟體能力在世界排名末段班,要如何改善此種尷尬,除非期待台灣產業升級以及商業模式改變,否則無解。 「美國空軍學會」上週舉行的座談會上,空軍作戰司令部司令凱利(Mark D. Kelly)說,美國空軍若想與中國競爭,就必須儘快擁有下世代空優戰機。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空軍正著手於「下世代空中優勢」(NGAD)計畫,目標是建立一套由第6代戰機、感測器和武器的網絡,戰機將與無人機並肩作戰,而非單戰機或技術單打獨鬥,以凌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空中武力。 美國空軍最新發布的雙年度採購報告中,出現疑似6代戰機假想圖,結構外型與現在的5代戰機(F-22、F-35)都不相同。
未來戰機: 國軍台海偵獲9共機、4共艦 無人機北部闖越海峽中線
其中單是空軍就需要近1,800架F-35,以汰換老舊的F-16和A-10攻擊機,以和180架雙發F-22進行高低搭配。 未來戰機2025 《富比士》(Forbes)雜誌23指出,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說,,要研發價格可負擔的4.5代/5-代輕型戰機,以取代冷戰時期的數以百計老舊F-16戰機,好取代身價昂貴又不可靠的F-22隱形戰機搭檔F-35。 歷經超過20年的研發後,隨著空軍和洛馬不斷將愈來愈多新技術往新戰機上堆,這所謂的輕型替代戰機卻變得愈來愈重,也愈來愈昂貴。 但是, F-35的操作壽命(飛行到需要進廠大修的時間)為8,000小時,而F-15EX則是20,000小時。
未來戰機: 美國第六代「穿透戰鬥機」已經在飛了 免加油可直達中國邊境
Ben靈機一動,告知EDI飛低至湖泊上方,Ben發射高效能爆破炸彈投入湖中,炸起大片湖水將EDI機翼上的火澆熄,因而得到EDI的信任,飛往最近的機場──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機場。 在迫降過程中,中隊長Ben座機鷹爪一號墜毀,Ben在接受治療的時候,安克拉治當局貪圖EDI這架新式戰機,欲將Ben殺死後,把艾迪這極機密武器賣給國外。 Ben在九死一生之際,逃出魔掌,駕駛EDI飛往北韓營救仍生還的鷹爪隊員Kara。 報告中最特別的是介紹NGAD的段落,出現了與現役戰機都不同構型的飛機,外型較為扁平,俯視形狀呈現三角型,還有一對V型垂尾,進氣道設計在機身上方,頗像B-2、F-117A。 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的觀點。 我們有國內外調查新聞、生活、遊戲、消費等資訊,希望提供讀者具有深度、廣度、樂趣及生活、時尚品味的原生新聞。
未來戰機: 台灣九合一選舉:大麻合法化議題受到關注
報導說,飆風戰機的前磁區光學系統,是一部性能先進的光電雷達系統,整套系統的前端是2個探測頭(一個紅外通道和一個電視通道),後端則深入到機身頭部、位於座艙顯示機櫃前方。 FSO系統可以實施遠端搜索、自動跟蹤、精密測距等,可以在雷達系統不開機、或雷達系統無法截獲(對隱形戰機等低可探測性目標)的情況下,對空中目標實施截獲和跟蹤,是一種可以有效反隱形並提高自身電磁隱蔽性的裝備。 蘇-75和俄軍方沒關係,是聯合公司自籌資金的專案,瞄準的潛在客戶是中東,北非,拉美,南亞和東南亞的國家。 設計上為了節省成本和時間,大量使用蘇-57的成熟設備,包括發動機的推力是14.5到16噸,與蘇-57使用的117(AL-41F-1)差不多。 有源相控陣雷達對空同時跟蹤目標數是30個,同時交戰數是6個,對地是2個。 由於沒有裝備先進的雷達火控系統,LFC-16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並不突出,現代化空戰,對近距離格鬥要求並不高,因此,LFC-16,即使堅持發展下去,也不會獲得中國空軍或國際市場的訂單。
未來戰機: 軍官鹹濕偷情一籮筐 海軍營區淪淫區
與之前返回美國本土的F-15C/D不同,F-15EX並不是空優戰機,而是一款擁有驚人酬載能力,能攜帶大批彈藥,進行對地攻擊與制海任務,又保有不錯空中纏鬥能力的雙座戰鬥轟炸機,是F-15E打擊鷹(Strike Eagle)的後繼機型。 F-15系列戰機在一開始研發時,是一款百分之百的空優戰機,不具備對地作戰能力,完全用於奪取制空權,從最早期的F-15A/B到後來的F-15C/D都是如此。 但是隨著美國空軍開始簡化機隊,擁有長程對地攻擊能力的戰鬥轟炸機,如F-111又開始陸續退役,出現了戰力真空。 未來戰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空軍決定尋求一款新型的戰鬥轟炸機,最後雀屏中選的方案,是以雙座型的F-15為基礎,發展出專為對地攻擊所設計的F-15E。
未來戰機: 台灣九合一選舉:為什麼執政的民進黨受年輕選民冷落?
不過,美軍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匿蹤戰機後,卻仍繼續採購F-15EX,或許能給台灣一點啟示,因為台灣空軍長期以來最大的弱點,就是對地攻擊能力。 除了沒有專門的攻擊機或戰鬥轟炸機,二十幾年前在籌獲新一代戰機時,也因政治因素而受到不少限制。 從法國購買的幻象2000,被拔除了對地攻擊模式,由美方協助台灣研發的IDF戰機,也缺乏空對地作戰的航電裝備。 只有F-16 A/B Block20擁有部份對地攻擊與制海能力,導致空軍戰機的任務分擔不均,戰力大打折扣。 這一直要到近期國際情勢有所轉變,IDF與F-16 A/B 未來戰機 未來戰機 Block20在進行中壽升級後,才有所改善,但整體來說依然不盡人意。
而要開發全新的第六代機種,台灣不僅沒有技術、沒有資金也沒有人才,就憑空生出一種令世人讚歎的六代機種,蔡英文政府不斷宣傳的「國機國造」政策,恐怕在此領域僅是一場美麗的謊言。 從台灣國防部在2016年不小心泄漏出的下一代台灣自制戰機預想圖,事實上和第六代戰機的特徵有某些地方吻合。 例如,取消了尾翼的設計,但是此設計前提是要具備有高靈活度的矢量推進噴嘴(TVC),台灣的「織女星計畫」是否將TVC技術整合在下一代自制發動機上面,不無疑問。 但是,環顧世界各國目前發展下一代戰機的計畫,先不論超級強權美中俄的第六代戰機計畫,已經如火如荼展開。 未來戰機 這些先進的戰機計畫,都包含了以上所列的第六代戰機部份條件,而這些條件以目前台灣的科研能力來說,幾乎項項都是難產科目。 台灣雖然號稱已經能夠自制AESA雷達,但是還是使用GaAs砷化鎵材質T/R模組的上一代產品,重量重且效能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