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如果要他開出「無工作能力」這樣的證明,未來的責任風險恐怕是「負擔不了」。 至於殘扶險,則不論是因疾病或意外而導致達1~11級的殘廢,都能獲得理賠。 殘廢的各級定義,是依照主管機關頒訂的「殘廢等級表」認定,數字愈少,表示殘廢狀況愈嚴重。 台灣人壽台南長冠通訊處區經理戴香蘭指出,「類長看險」骨子裡其實是特定(重大)疾病險,理賠的特定疾病從早期的七項,一直到現在20~30項,項目大不同。 本網站部分文章所應用之圖片/條款/論文/影片/數據,其所有著作權均屬於原作者,本網站僅引用做為討論分享之依據,如不同意使用,還請來信告知,將立即刪除!
- 如果洗腎患者合併有其他的問題,就要由醫師做綜合評分做判斷,再來認定為適當的殘廢(失能險)等級。
- 買保險SmartBeb 我們是一群企圖改變傳統保險服務的上班族,因為故事 & 理念聚在一起。
- 門診1.5萬也是類似的狀況,但雖然有加自負額,但會建議與加自負額不如規劃雙實支實付,保障更高保費也差不多。
- 目前失能險商品在市場上已所剩不多,且大部分為定期險商品,民眾在挑選時可以依照自身的需求、預算來選擇。
- 一般而言,長期照顧保險、部分設計具有定期給付功能的特定傷病險與失能照護保險,這三種商品常被拿來進行長期照顧保障的比較。
而過去從來沒有規劃過失能險的民眾,把握所剩不多的終身型失能險是個非常好的選擇,畢竟以目前的保險市場來看,未來失能險可能只會越來越少了。 不幸因為疾病或意外造成失能,日後長期照護的醫療費用、收入中斷可能是隨即而來的經濟問題! 若能事先備妥保障,可有效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也能維持突發狀況後的生活品質及尊嚴。 我們知道保戶都會希望自己遇到狀況時,各種保險都能夠理賠,但是,老實說,擔心癌症風險的民眾,應該還是要投保重大疾病險會比較適合的。
殘扶險: 最大貨櫃船公司MSC如果真的單獨營運 市場不可預測性將攀高
雖然保險業務員會說因為有殘廢等級表,理賠定義會較明確,但事實上醫生在開診斷證明時,不一定會使用等級表中的特定名詞,容易造成認定上的模糊。 殘扶險是現在商業保險中最熱門的話題,因給付的範圍不僅包含了長期照護,甚至還涵蓋了工作能力的減損、器官功能的損害,也因此才會有「殘扶險可取代長期看護險」的聲音出現,但是「長期看護險」的條款範圍至少明載了『失智症』這個疾病,讓人也不免懷疑,殘扶險是否也可以理賠失智症呢? 只不過買殘扶險的用途,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填補長期照顧費用支出,若被照顧者死亡後,自然也就沒有照顧費用的問題,因此「保證給付次數」的條款必無絕對的必要性。 相對的,國人平均臥床時間為7.3年,提供「保證給付次數」的商品平均理賠金額就會相對提高,保費成本也會因此提升,建議購買前還是要衡量自身需求。 長照險以「長期照顧狀態」為理賠依據,主要分為生理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共2種判定標準,無論是生理或認知障礙,只要符合其中一項,且一定時間以上無法治癒,即可啟動理賠,給付方式有2種,包含一次性給付保險金或分期給付保險金,但要注意的是,如保戶透過長期治療,身體逐漸好轉時,長照險的給付將暫停。
殘扶險一般只能為附約,主約大多搭配壽險,最近因長期看護的議題為大眾所關注,部分保險公司也設計可以單獨購買的殘扶險(主約)。 元大人壽目前架上銷售 2 張失扶險,但並非提供保證給付期間的失能扶助險,目前元大人壽暫無調整架上失能扶助險的計劃。 而遠雄人壽目前共有 8 張失扶險,其中 3 張為保證給付,也正規劃停售 3 張保證給付的失扶險。 甚至,在我們仔細比較過長看險與殘扶險(失能險)之後,發現,長看險的給付標準已達到殘扶險(失能險)二級殘以上的嚴重度了,所以,到底哪一種的風險缺品比較大呢? 殘扶險2025 因此,就網友所提出有關”發生之日”定義的疑問,應該視各保單條款有無定義上的特別規定,若無,則依一般事故與疾病的發生之日來定義才是。 在殘廢等級表的認定中,分別依二種情形來認定,一種是”缺失”,指的就是肢體或器官有”少”了哪個部份,另一種是”遺存障害”,就是肢體或器官”失去原有的功能”。
殘扶險: 癌症
失扶險掀年底停售潮,最早停售的是新光人壽,在2020年元旦就停售所有失扶險;國泰人壽已在11月底前停售具5年保證給付的漾心叮護失能照護定期險;台灣人壽將在年底前停售180及200系列失扶險,元大人壽兩張失扶險則是在2021年1月1日停售。 保險局針對失扶險,祭出五大措施助業者「自救」,一是要求壽險公會二周內提出失扶險增提準備金方案;二是2020年簽證精算報告要全面檢視失扶險費率及準備金是否提足;三是2021年起全面抽查失扶險;四為建立失扶險損失率資料庫;五是追究保單精算人員責任。 假如同樣條件下投保2百萬元且失能,1年理賠36萬元,平均每月3萬元,相對充足,只是1年就得繳交逾8萬元保費。 買保險就像我們生病時去看醫生,只有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保險能幫你解決的是,當你遇到不可逆的風險時,不需看人臉色,有尊嚴地活下去。
- 就業保險法第5條第1項規定,年滿15歲以上,65歲以下之受僱勞工,應以其雇主或所屬機構為投保單位,參加本保險為被保險人。
- 一律都以定期險的殘廢、殘扶險來做最大保險防護網的搭配,也只有定期險可以在年輕預算沒這麼多的當下,滿足上面應該要有的保額;如有剩餘的預算再另行規畫沒有身故保險金的終身殘扶險,作為輔助用的險種。
- 這項迷思有2個地方需要注意,其一是「長期照顧險」已不是過去一般認知的需要「定期提供」相關診斷證明書,為減輕被保險人的負擔,金管會早在104年就已公布將原本「定期提供診斷證明書(例如按月領取,則須每月提供)」規定,更改為「『每年第一次』申請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時,才需要提供相關證明」。
這時她才驚覺病情遠不如自己想像的簡單,而這一住,高小姐就在醫院住了大半個月,並在醫師評估下進行了每兩天一次的自體血漿置換。 原以為經過幾天折騰和治療後就沒事,孰料,在出院返家隔兩天後,她卻覺得視力有模糊、明顯往下降的情況。 再度返回急診就醫,並從醫師口中得知,自己可能罹患了泛視神經脊髓炎……。 在泛視神經脊髓炎病人身上常見帶有anti-AQP4抗體,這些自體抗體會引起發炎反應造成神經組織的破壞。 一旦反覆發作,將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神經組織,嚴重恐致失明、癱瘓、大小便失禁,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殘扶險: ‧ 要保書非親簽退費2千萬 壽險公會:業務員勿便宜行事
身處於高利率、高通膨、低成長環境下的投資人,想要資產不縮水,手上一定要有較不受大環境景氣影響,且具未來… 不少人傳訊溝通時習慣使用方便的表情符號表達心情,如今有新生代的年輕人對此感到冒犯。 國外一名年輕網友表示,他無法接受「按讚」表情符號,感覺粗魯或有敵意。 失能險是長照險的變型商品,一般被歸類為「類長照險」,與長照險、特定傷病險並稱「長照三寶」。 1996年,本土人壽業者推出國內第一張長照險保單後,直到2013年國內才有業者推出失能險商品。 近期國內保險市場最受矚目的事件,除了被衛福部長陳時中評為「不太划算」的台產防疫險停賣之外,大概就是熱銷多年、主打保證給付的失能險(舊稱殘扶險)停售了。
殘扶險: 殘扶險投保規定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對於保戶酒後騎車遭自小客撞死意外,因其酒後騎車與其死亡間並無相當因果關係存在,不符合保單條款的酒駕除外責任,認定保險公司不能拒賠傷害險的身故保險金。 日前一保戶罹癌3個月後,因醫生稱其須由看護全天候照顧,家屬便認為這是醫生所稱的「失能」證明,而向保險公司申請殘扶險理賠,未料卻遭業者以保單條款「須經6個月治療後,判定為殘障、失能,才給付保險金」為由,而未立即理賠。 此商品為一年期的商品,但「長期照顧分期給付金」可以選擇要理賠幾年,有 4 種選項:5年 / 10 年 / 15 年 / 20 年 ( Finfo 上分成 4 個商品)。
殘扶險: 終身失能險(殘扶)推薦與比較(110/01/12更新說明)
使用者應基於自身情況審慎判斷是否向第三方機構進一步洽詢、申辦或購買該產品或服務。 理賠主管坦言,是為了「好賣」,譬如自家公司的殘扶險也有設計保證給付,理賠部曾為這項條款提出疑慮,最後商品部以顧及保戶權益為由駁回。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主要要看你失能的等級,同樣以這張 台灣人壽失能險 為例,你投保金額(保額,不是指你繳多少)為 100 萬元,後來因病或意外、醫生開證明失能等級為 1 ,就可以領到 100% 殘扶險 的保險金+ 這筆保險金 10% 的失能復健保險金,總計為 110 萬元,幫助你度過難關。
殘扶險: 失智、中風都賠?!「殘扶險」理賠項目高達79個,適合買來代替長照險嗎?
殘扶險(失能險)的設計,不見得能保障自然老化的風險,建議要加保長看險,補足風險缺口! “,這句話,前半段是對的,後半段是可笑的…。事實上是,沒有一張保單能提供自然老化的理賠,因為自然老化,沒有標準。 看起來,癌症患者要符合殘扶險(失能險)給付的情形,似乎是比較少的。 但是我們反過來看癌症患者真實需的,其實大多是在於發病之後的治療,不管用什麼治療方式,常常是需要高額的醫療費用,雖然也需要被看護,但是卻不是長照險或是殘扶險(失能險)這些險種最主要的功能。
殘扶險: 壽險還有賣失扶險 保證給付保單恐將絕跡
尤其是相較於意外險只理賠因為意外事故造成的殘廢,其理賠範圍更為寬廣,吸引不少年輕人和中壯年人投保,而這也正呼應了:「失能扶助險」趁年輕愈早投保愈好,甚至連嬰幼兒都應該認真考慮投保,提醒你,在投保前停看聽、多想一下,小心留意有關「失能扶助險」常犯的錯誤迷思。 三是購買理賠額度較小、價錢相對便宜的長照險,再額外搭配定期失能險。 王瑞珠建議,雖然定期險僅保障一段時間,但1年只要數千元,就足以保障青壯年保戶在打拚工作的黃金期內,若因為失能而影響經濟能力,相對無後顧之憂;過了定期險的保障期後,再銜接長照險的理賠即可。 不過,理賠標準寬鬆的結果就是業者承擔的虧損風險升高,直到2018年下半年,國外再保公司對國內壽險業者發出最後通牒,不再承接提供保證給付的失能險新契約再保業務,隔年國內業者才開始陸續限縮失能險的理賠範圍,或直接停售。
殘扶險: 長照險VS.殘扶險 理賠保障比一比
現任《聯合理財網》及《Yahoo奇摩》專欄作家與自由媒體工作者,擔任多家財經與醫療保健雜誌、手機APP新聞台的特約撰述,並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 殘扶險2025 著有《聰明使用信用卡》、《理財專員不告訴你的40件事》、《好險,你一定要知道的保險知識》以及《聰明買對健康險》共13本書。 陳維新說,長看險的認定屬於「結果論」,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只要醫生認定出現上述狀態,就能申請理賠,對於那些因為自然老化、查不出特定病因的保戶來說,就很能對應其需求。 「殘扶險理賠定義明確、保費較低,加上涵蓋保障對象廣泛,大受歡迎!」富邦人壽商品行銷部協理洪瑞霙說,殘扶險是針對殘廢失能族群設計的,不論是因疾病或意外而導致殘廢,都能獲得理賠。 殘扶險2025 失能扶助險原名殘廢扶助險,也就是殘扶險,為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精神的不歧視原則,行政院通過保險法修正案,以「失能」取代「殘廢」。 根據《現代保險雜誌》所做的「2020年消費者壽險購買行為調查」指出,在保戶最想再購的險種中,失能扶助險大幅領先醫療險和癌症險,成為保戶再購「首選」,平均每10位保戶中就有4人想要購買。
殘扶險: 買保險最在意「理賠」!調查:7成保戶因「…
可以參考這些重點去考慮,例如:家庭背景、工作環境、家族病史等等。 保險公司只是進行之相關用語調整,並無變更原保險契約實質給付內容及權利義務。 殘扶險 壽險最大的功能,就是在家庭失去經濟來源(身故)的時候,可以有一筆錢,解決喪葬費的問題、解決房貸車貸的壓力、給予另一半緩衝期找到工作讓家庭正常運作、幫助小孩可以無憂的學習成長。 在97年11月28日以後,農保被保險人於農暇之餘從事非農業勞務工作再參加勞保者,同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累計重複加保未超過180天,或只參加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農保資格不受影響。
1-2 「平衡機能障害與聽力障害」等級之審定:因頭部損傷引起聽力障害與平衡機能障害同時併存時,須綜合其障害狀況定其等級。 (2)有失語、失認、失行等之病灶症狀、四肢麻痺、錐體外路症狀、記憶力障害、知覺障害、感情障害、意欲減退、人格變化等顯著障害;或者麻痺等症狀,雖為輕度,身體能力仍存,但非他人在身邊指示,無法遂行其工作者:適用第3級。 如果你遇到無法註冊 / 登入,或是收不到註冊信等系統操作問題,小幫手都在這裡整理了常見 QA,讓我們一起輕鬆解決。 三、八十一%長者 慢性病纏身 衛福部曾針對五十五歲以上年齡層調查老人生活狀況,五十五~六十四歲… 從出發點就不一樣,至於為何惟失能扶助險掀停售潮的原因,據了解,因為正在面臨兩大問題,第一,是損失率攀高,恐導致再保拒保或漲價;第二是準備金不足。 立委高嘉瑜拋出「改實坪制者,得天下」議題引發討論,因為現在台北市新成屋的公設比平均達到34%,等於室內坪數只有權狀的一半,不過若真的改成實坪制,房仲業者分析,北市每坪單價可能會提高10萬元以上,而在公設設施上也會縮小空間。
殘扶險: 殘扶險(失能險)理賠解析–舉例說明(隨時更新)
壽險業界目前因應長照風險推出各式各樣保單,其中主力只有長期照護險最佳,及可用殘廢扶助險替代的分成二大陣營。 南山人壽副總王瑜華表示,長照險主張就是老年照護風險,年輕時就先預存,且給付標準明確,保障範圍會比目前市場熱賣的殘扶險要大,例如器質性痴呆,殘扶險未必能理賠;同時有些殘廢認定,殘扶險相對更嚴格,未必能承保所有老年的長照風險。 王瑜華表示,長照險與殘扶險「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替代,南山認為去年底國內只有53萬張長照險,投保率仍低,未來仍有極大成長空間,目前其保戶是46歲以上投保者占7成,女性比男性略多一些,這次推出30年繳費,即是希望中壯年者可以較便宜的保費,但及早開始預存。
殘扶險: 熱門推薦
註5: 5-1 咀嚼機能發生障害,係專指由於牙齒以外之原因(如頰、舌、軟硬口蓋、顎骨、下顎關節等之障害),所引起者。 食道狹窄、舌異常、咽喉頭支配神經麻痺等引起之吞嚥障害,往往併發咀嚼機能障害,故兩項障害合併定為「咀嚼、吞嚥障害」: (1)「喪失咀嚼、吞嚥之機能」,係指因器質障害或機能障害,以致不能作咀嚼、吞嚥運動,除流質食物外,不能攝取或吞嚥者。 1-3 「外傷性癲癇」障害等級之審定:癲癇發作,同時應重視因反復發作致性格變化而終至失智、人格崩壞,即成癲癇性精神病狀態者,依附註1-1原則審定之。 癲癇症狀之固定時期,應以經專科醫師之治療,認為不能期待醫療效果時,及因治療致症狀安定者為準,不論其發作型態,依下列標準審定之: 殘扶險2025 (1)雖經充分治療,每週仍有一次以上發作者:適用第3級。
殘扶險: 熱門新聞
另一方面,針對此次失能扶助險引發的有多達數百萬張保單,恐成為烏龍保單的疑慮,金管會提出要求保險業者特別留意,不要再出現過去像是高利率儲蓄險、教育年金險、複利增額型終身壽險等烏龍案例。 定期型失能扶險的給付方式相當簡單,只區分為一次給付型、年金給付型兩種,投保時,可分開規劃,也可兩者都買,保費特點在於年輕時保費便宜,但會隨的年齡的增加而保費增加。 A型:具有一次給付+年金給付的功能,同時,可於被保險人身故時退回已繳保費,因此,也稱為身故還本型、或還本型失能扶險,保費特點在於是所有失能扶險中最高的一種。
常有朋友想規劃殘扶險卻往往因既有體況而遭保險公司拒保或延期承保只能說保險要趁早~無體況無病歷是最佳時機以下提供保險公司常見的拒保原因給可能已有 … 本刊整理「五大保戶保險公司最不愛」,找出最容易被保險公司SAY NO! 想投保殘廢殘扶險,擔心被保險公司拒保,保險經紀人公司評估後,認為F … 把握以下5大關鍵,讓你也能挑選到適合的殘扶險:1.「殘扶金」是否有保證給付?
殘扶險: 終身、定期失能險怎麼挑?
中立、對等、透明的平台「買保險 SmartBeb」,幫你篩選出安心又可靠的保障、業務員,告別傳統的被動立場。 多數的保險公司,針對每一個險種,都會設計還本、不還本兩種,失能險及失扶險也不例外,還本,顧名思義就是如果沒有發生保險事故(依失能險就是「沒有失能」),保險公司就會將已繳的保以「祝壽保險金」的形式還給自己。 現今醫學科技進步的關係,針對癌症有許多治療,像是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等,目前以一次給付型成為現今的主流,一旦罹患癌症,這一筆錢可做為緊急預備金。 門診1.5萬也是類似的狀況,但雖然有加自負額,但會建議與加自負額不如規劃雙實支實付,保障更高保費也差不多。
殘扶險: 失扶險從熱賣走到停售 壽險業者曝關鍵
這又是另一個迷思,舉例來說,「失能扶助險」定義出多達79項理賠項目,固然被保險人依照各人不同輕重程度的失能、失智狀況,可以領到不同比例的保險理賠金「感覺好像有更多領取的機會……」。 還是要看相關病歷與檢查報告是否符合保險契約所列之失能程度,如工作能力或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喪失等等,而非以單一文件為準。 購買保險的用意是希望保險能轉嫁我們無力承受的損失,首先就是要確實衡量自身有多少風險需要轉嫁。 目前外籍居家看護每月大約需要2.4萬元的支出,本籍居家看護則每月行情是6到7萬元,若放置於安養機構每個月也至少需要3到4萬元左右,而這些費用還未算入氧氣瓶、尿布、輔具、交通費等雜項支出,也就是說至少要能夠填補這些缺口。
帕金森氏症的病徵靜止性顫抖是,會導致行動能力降低,並且很容易併發失智症,屬於中樞神經受損,日常生活需他人的協助,符合殘廢等級表的1~3級。 從最嚴重的類似全殘的植物人狀態,到臟器切除、失明、失聰,甚至是「手指少了一個姆指與食指」,總共有79項的殘廢等級與給付比率。 「及早規劃類長看險,能在病情演變為長看狀態後,獲得理賠!」洪瑞霙指出,電影《我想念我自己》中,女主角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傳統的長看險有理賠,但每次給付都需要附上近期符合長看狀態的診斷書。
殘扶險: 殘廢險是依照殘廢等級表,
南山人壽不推殘扶險,但另一派如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及富邦人壽等都推出殘扶險,強調這是另一種選擇,如國壽熱賣呵護久久、新光的長扶久久,都是1∼6殘即啟動每年給付保險金,例如單腳腳踝以下截肢就算6級殘,國壽即每年給付保險金額12倍,最高給付50次;若沒用到則以已繳保費1.06倍返還。 國壽方面表示,例如阿茲海默症等老年常見的疾病,在殘扶險中亦可理賠,有些狀況下,這種分年給付的殘扶險理賠範圍比長照險更大,保戶可以在長看險之外再投保一張殘扶險,或是評估自身需求,直接投保殘扶險。 類長看險以特定傷病為給付標準,而殘扶險則是依殘廢等級來認定理賠給付,兩者具有互補性,可搭配讓長照保障更具完整性,富邦人壽表示,理賠給付按表操課、定義明確,兼具傷殘長照與壽險保障的殘扶險,最適合年輕世代「入門版」的首張長照保單,以及中壯年族群「加強版」的第二張長照保單。
殘扶險: 殘扶險理賠依等級計算 並非保2萬就給付2萬
2020 年末因多家保險公司宣布失能險商品停止銷售,而造成了一波搶購潮。 停售的原因是金管會提出失能險未來恐有損失率過高、準備金不足等問題,要求各家保險公司評估其清償能力,並依缺口增提準備金。 目前大多數的保險公司皆將過去的終身型失能險停售,轉而提高保費、推出定期型商品、調整理賠內容等方式。 失扶險掀起一波下架潮,成為近期熱門話題之一,但仍有不少人搞不懂長照險、特定傷病險、失扶險的差異,千萬別被「長照」兩個字綁架,目前市面上長照相關保單不勝枚舉,名稱不同理賠項目也不同,到底「長照三寶」哪個最適合你,一張表就可輕鬆搞懂商品的優劣勢、理賠標準及保障內容。
像是癌症、精神疾病及重大創傷,(舉凡符合健保局重大傷病卡項目之一)一旦發生,新式療法及長期治療的費用都相當驚人,而且將會造成家庭的經濟負擔,建議重大傷病險至少規劃2~3年的生活費(根據統計癌症黃金的積極治療期是2~3年)。 (通常為3個月)是否需複檢通常不需要需要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首先,失能險的理賠情況,只要符合失能等級表1~11級認定就能啟動一次金理賠,而達到規定的長照認定時間,還會有每月的照護理賠金。 2.殘廢扶助金:針對殘廢等級表上1~6級殘,理賠定期性的保險金。 殘扶金的給法比較多元,分成每年/每月給付;有無按比例理賠;有無保證給付;是否理賠至身故等。 「還是要回歸到商品設計的宗旨,才能充分對應保戶的需求。」南山人壽商品部副總陳維新表示,市場常把「長看險」「類長看險」與「殘扶險」混為一談,事實上,類長看險是特定傷病險,如果造成長看狀態的病因並非理賠範圍內的那幾項重大疾病,保戶就無法獲得理賠。
殘扶險: 男 保單健檢及規劃需求
你對保險的不安及困惑我們都懂,一起進到保險新手村,輕鬆看懂保險。 所謂的 失能險 保證給付 殘扶險 ,指的是當失能情形發生時,無論你人走了(離世),還是活著,保險公司都有保證給付你約定月數金額得責任。 洗腎( 透析治療 )是被劃分在 殘扶險 胸腹部臟器 失能 的部分,會看機能遺失狀況、工作能力影響情形 決定失能等級,和其他失能狀況一樣,身體或心理某處失能狀況,經過醫院判定後失去工作能力,就可以跟商業保險或社會保險申請理賠(或說申請保險金)。 業者表示,失扶險的理賠認定比傳統長照險明確,保費又比長照險便宜40~50%,因此推出後即狂賣,每年以50~100萬件的速度銷售,八、九年下來已累積數百萬張的銷量,且22家保險公司中僅五家未賣相關保單。 其二則是「失能扶助險」並非完全不用定期提供診斷證明書,「依各家保險公司規定不同」,有些「失能扶助險」除了首次領取失能保險金或是失能扶助保險金外,日後仍需提供相關診斷證明書。 不過,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提醒,每個人的失能、失智狀況不同,加上各人買的保單也不會相同,同時需特別留意「失能扶助險」79項理賠項目是用於104年後購買的保單,之前的保單仍適用原來的75項規定,因此這樣看來,無法斷定哪一張保單就一定可以領到保險理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