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松德玄宮8大優點2025!內含德松德玄宮絕密資料

位於苗栗的月稱光明寺已8 德松德玄宮2025 年榮獲內政部績優宗教團體獎項肯定,除了專心修學辦道,並透過僧俗二眾走入社區關心人民及土地環境,透由行善利他、推動人文教育與蔬食淨塑等環保理念來實踐佛法,提供世人心靈的提升與身心的關懷,傳遞佛法慈悲利人胸懷,創造社會溫馨有愛的家園。 期望發揮佛法安定人心的影響力,營造良善社會風氣,與大眾共同締造幸福美麗的人間淨土。 原名「明德堂」供奉主神為北極玄天上帝及觀音佛祖,後來村民提議改為公奉,為五里林信仰中心之一,1985年經第三屆第一次信徒大會決議通過改名為「明德淨寺」,2006年重修為現貌,自建立以來即設有四駕供信徒請益。 東林里介紹里特色:東林里位於橋頭區境內北端,原與隔壁西林里在日治時代為同一聚落,名為五里林;民國34年台灣光復,始分為東、西林兩村。

  • 1901年日人設立了橋仔頭糖廠,除了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里內的看天田也廣闢為蔗園,本里居民的經濟生活及教育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寺、廟及學校等文教中心便相繼蓋起,但里民先天淳樸、勤儉的個性,及團結堅毅的內涵,確依然迴盪在寧靜幽雅傳統的古厝群象巷道間。
  • 媽祖神像於日治時代由部分親族移住林仔頭,本村劉姓宗親則祭拜謝府元帥爺公,玄天上帝原由親族擲筊選出爐主,爐主住家客廳即為廟堂,民國48年經會議決定供奉於陳通潔自宅。
  • 【記者 宋祥霖/高雄 報導】旗山分局美濃分駐所警員吳俊德、許承運於112年1月9日17時巡邏時,在高雄市美濃區美中路菜市場附近發現一名男子疑似迷路,主…
  • 公共設施:新莊社區活動中心及供里辦公處使用(明神路定祥巷1號)、內政部營建署高雄新市鎮辦公室、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岡山分隊。
  • 整個大崗山面積並不大, 南北長4公里,寬約2公…

1979年為聲援余登發父子匪諜案,黨外人士在此發起戒嚴時期第一次集會遊行,橋仔頭街亦被黨外民主運動人士稱為「民主第一街」。 義山宮重建委員會為向歷史及後代信徒見證,建廟形式及格局,為慎重起見,組團參觀全省可資借鏡廟宇五十多座,可窺其用心策劃之周詳;獲得全體信徒共識,以原有結構特色融入傳統寺廟之優點,作為重建藍圖。 德松德玄宮2025 遂於中華民國八十年正月二十五日〈農曆庚午年十二月初十日〉拆廟破土。 由於廟體廣大,建築面積約五百坪,高度三十三公尺,增建靈霄寶殿;可說是全省最大之三山國王廟。 九甲圍義山宮現今廟貌金碧輝煌、寶殿莊嚴、雕樑畫棟、格局井然有序。

德松德玄宮: 高雄關懷據點玩桌遊 長輩同樂嗨翻天

月稱光明寺秉持創辦人日常法師悲智教誨,多年來舉辦「秋季誦經超薦法會」,結合居士弟子們的善心與協助,透過各縣市公益平台、學校、鄉鎮里辦,將祈福物資捐贈給需要幫助的族群。 德松德玄宮 寺方此次捐贈有機暖被的善行,也感動棉被工廠額外再捐贈3條毛毯和20件棉被套,將合併在此次捐贈,送到需要關懷的兒少與家庭手中,並配合育幼院需求,將雙人棉被改為適合小孩、小小孩的單人尺寸。 福智團體感謝各界大眾響應,傳遞暖心祝福至社會角落,傳持佛陀慈悲智慧光明的法炬,帶動溫馨祥和的社會風氣。

在此之前倒松仔並無廟宇,神明跟隨爐主,在「人家厝」(民宅)奉祀。 由於各尊媽祖各有職責,當地有諺語:「大媽鎮殿,二媽呷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五媽花(會)」,指大媽鎮殿而不出巡或進香,二媽不出巡不進香也不管事,三媽(副爐媽)則經常坐神轎,四媽(衙門媽)經常被信徒請回家,神像底部常剔下部分木片當藥引,而五媽喜歡參加刈香來和各地媽祖相會。 而清代方志的記載,則可追溯到《彰化縣志》(1831年)。

德松德玄宮: 新聞快訊

公共設施:土仔窟位於橋頭國中旁之水窟,據稱此地為龍脈所在,曾有人建議填平,結果村內不得安寧,故仍保持現狀。 池水為自然湧出之泉水,終年不乾,池中魚兒肉質鮮美,週邊種植柳樹,池邊有涼亭,為里民休閒處所,面積約為四分地,是為廟產。 芋寮人的生活,除了受儒家的制約外,也受到廟宇習俗的約束。

義山宮起源於明末鄭成功復臺時,由閩粵地區信仰「三山國王」信眾渡台至此,配祀香火、定居九甲圍供奉至今。 義山宮建造於清康熙七年〈1668〉,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由於香火鼎盛、神威顯赫,庇佑信眾為善信虔誠信仰的守護神。 西林里介紹特色:高雄市五里林庄早期叫水流庄;水流庄位於典寶溪下游銜接處,民國三十六年橋頭鄉成立,本庄劃分為東林村、西林村。

德松德玄宮: 高雄市橋頭區 九甲圍 義山宮 三山國王 歲次壬辰年 七朝璇璣禮斗法會 往 大崗山進香請火回駕南北巡繞境大典

每年正月初6清水祖師生日、3月初3上帝公生日、7月24日王老仙師生日及11月27日謝府元帥生日,皆作布袋戲及電影,演戲的費用是以樂捐方式,未收丁錢。 本宮主祀玄天上帝,副祀清水祖師、謝府元帥、王老仙師、註生娘娘及福德正神。 該宮玄天上帝,起源於族親先人從中國引渡香火來台後,由族親供奉至1959年。

德松德玄宮: 廟宇簡介

轄區範圍:三德里位於高雄市橋頭區西方,東接本區新莊里,西南方接頂鹽里,西北方臨接芋寮里,南方連接甲南里。 村里特色:芋寮里位於高雄市橋頭區西方,西臨梓官區,東北方接本區五里林,西南方臨近本區三德里;本里之所以取名芋寮里,乃因本里最早的時候這裡種了很多的芋仔,種芋的農寮,故名;因土地乾、種芋為生,沒有水田。 公共設施:新莊社區活動中心及供里辦公處使用(明神路定祥巷1號)、內政部營建署高雄新市鎮辦公室、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岡山分隊。 景點名稱:橋頭糖廠是日人在台設立的第一座新式製糖廠,「蔗糖文化」最能呈現高雄市的文化之美。

德松德玄宮: 特色

甲南里介紹特色:甲南里位在高雄市橋頭區西南方,東與本區甲北里相接,西則與本區頂鹽里相接,南則與高雄市連接,北與本區三德里為鄰。 原屬「九甲圍」,清末隸屬鳳山支廳九甲圍庄,包括甲南、甲北、新莊,民國三十六年橋頭鄉成立即劃分為甲南村、甲北村、新莊村等三村。 旅遊導覽:景點名稱:代天府本里代天府祀奉迎自大湖莊碧湖宮之池府千歲,為同安移民共同信仰之神明,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於清嘉慶六年首先進駐本里,是由王姓村民祈歸香火在家供奉。 嘉慶九年日漸獲信徒崇敬,光緒二十一年日軍侵台,本區居民被殺者眾,而本里卻獨無所損,信眾以為奇蹟,於是集資起建神廟,民國六十六年再度擴建始成今貌,其底層供民眾活動之用,二樓奉祀主神池府千歲,三樓供奉三宮大帝,北斗星君,南斗星君等神祇,為本里共同信仰中心。 三山國王廟護佑本里各宗親,經歷百餘年已成為本里共同信仰中心,三德里里民的生活,除了受儒家的制約外,也受到廟宇習俗的約束。

德松德玄宮: 高雄市橋頭區德松德玄宮

現在的橋仔頭街是清朝時期台灣府城到鳳山縣城的官道,直到日治時期都是橋頭區的主要聯外道路和政經中心。 本街建築風格原大致維持日治時期街屋樣貌,亦有完整的閩南建築。 以鳳橋宮前場為起點可以見到各種傳統行業,以及時代變遷的蛛絲馬跡,從明鄭時期的建築到現代高樓皆可在這裡窺見,可說是一條活生生的時光走廊,後為道路拓寬改變了原有的樣貌。

德松德玄宮: BonCity-棒城市:台灣好吃好玩好生活

漢白玉之石鼓,手拍響聲,堪為稱奇,二十片門神是本省檜木一體雕刻而成,處處營造重建宏偉之特色。 九甲圍義山宮不但是人文藝術之殿堂,亦可以成為觀光勝地。 由於先民來臺開墾生根,歷經日據時代日本人的統治,不能膜拜神像;先民排除萬難,在台灣光復之後,義山宮原廟於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由地方士紳共同集資在原地原貌擴建為成三合院廟宇。 在中華民國七十五年時,由於歲月飄零;義山宮屋頂滲漏、殿宇腐蝕、牆壁剝落、蛀蟲白蟻橫生。

德松德玄宮: 高雄市橋頭區公所

旅遊導覽:景點名稱:壽生廟芋寮里壽生廟又稱(海豐法主公廟),壽生廟供俸『法主公』傳為康熙33年,由凌姓祖先凌開元自大陸奉祀來台,亦為家祠法主公護佑本里各宗親,經歷百餘年,已成為本里共同信仰中心,廟內金碧輝煌。 旅遊導覽:本里現因分三個部落,民間信仰之處所也相形較多,如義山宮(祭祀神祇:三山國王-道教)、圓明福智寺(佛教)、承徳寺(佛教)、仕元代天府(祭祀神祇:池府千歲-道教)、明修善堂(佛教)等。 新莊里介紹特色:本里戶數有2500多戶,行政區域分有四個區塊.小學學區分屬於仕隆、五林、甲圍三個國小,地理位置很分散,種植農作物以稻米居多,農田綠意盎然,民風純樸,無都市生活之緊張,是居家的好地方。 隨著橋頭新市鎮的興起,橋頭地方法院、橋頭地方檢察署的成立,又鄰近楠梓加工區,新市鎮的發展迅速。 斯此之後因聖蹟頻傳,香火、居民與日俱增,迄今境內已先後產生立委、縣長、省議員、國代、博士等人才輩出,堪稱神威顯赫地靈人傑者也。

關懷據點還設立榮譽榜,讓得勝者的名字可以寫在榜上,長輩們對此都相當熱衷。 景點名稱:古厝群象黃昏時站在東林社區活動中三樓上露台,往前下方俯瞰東林里楊厝巷古厝,真是幽雅靜美,心胸格局頓時為之一開。 在巷弄間悠然徒步,一面緬懷楊氏三兄弟,在日治時代胼手胝足共創基業的精神,一面則細酌閩南建築之美和日式結合閩南建築的雄偉,最後你還可看到一棟上百年代表五里林精神,且扛過兩次的傳統建築物「柱仔腳厝」。 中崎里介紹特色:中崎里位居橋頭區東側,處在亞熱帶地區,夏季多雨潮濕,冬季乾旱,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又有中崎溪蜿蜒其中,是發展農業的好地方,這兒所盛產的稻米和玉米,是人們的主要糧食,而甘蔗、芭樂、鳳梨、花卉,則是本地的重要經濟作物。 曾為當時鳳山縣十大街市之一,與楠仔坑街、阿公店街,並列為仁壽里的三大街市,「有中崎厝,無中崎富:有中崎富,無中崎厝」,是當地最燴炙人口的說法,而「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則直接點出了大富人家的豪華氣派,這是典型由官方設置,而轉化為民間實力的好例子。 旅遊導覽:景點名稱:許長記紀念館(宗祠),位於仕豐路長記巷51號許家古厝大埕為當年少見五進五落大厝,後因開闢道路大部份已被拆除,改建成許長記紀念館(宗祠),還留有兩對夾干石(旗干座)古蹟,許長記長者之親族居此,故新開闢之道路因此命名為長記巷。

德松德玄宮: 高雄市橋頭區 九甲圍 義山宮 三山國王 歲次壬辰年 七朝璇璣禮斗法會 往 大崗山進香請火回駕南北巡繞境大典

法院認定工讀生在短時間內,於溫差過大的環境中從事大量體力勞動,與死亡有因果關係,判麥當勞應賠… 【記者 宋祥霖/高雄 報導】旗山分局美濃分駐所警員吳俊德、許承運於112年1月9日17時巡邏時,在高雄市美濃區美中路菜市場附近發現一名男子疑似迷路,主… 阿朗壹古道 ,又稱 德松德玄宮2025 阿塱壹古道 ,古稱 琅嶠卑南 道、 恆春卑南覓 道,是台灣現存最古老而且保存完整的古道。 德松德玄宮2025 它位於 台26線 省道尾端80k-88.5k處, 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全長12公里 ,連結 台東縣 與 屏東縣 。

歷史沿革:本里清末光緒年間原屬鳳山縣仁壽下里白樹子庄,民國九年實施地方制度改隸高雄州岡山郡楠梓庄白樹子,轄區內包括白樹子、德松、仕元、三德里,民國三十六年六月本鄉成立遂成立白樹村。 本里先民早期皆從事務農工作,以種植稻米為主,人人安居樂業,里內的三山國王廟供俸『三王獨山喬王』,是里民的信仰中心所在。 歷史沿革:於清代末葉間,原屬台南府鳳山縣仁壽下里五里林庄,民國9年實施地方制度,改隸楠梓庄,民國36年橋頭鄉成立,將五里林分社東林、西林、芋寮三村。

德松德玄宮: BonCity-棒城市:台灣好吃好玩好生活

王志宇〈清代臺灣彰南地區的媽祖信仰-以東螺街及悅興街的發展為中心〉認為雖然文獻是寫乾德宮,但此時田中乾德宮與其前身悅興街新社宮尚未出現,安德宮的分香由來應該是更早的源頭「東螺街天后宮」。 中寮山位於旗山與田寮區之間,高度大約只有400公尺,可是山頂的展望極佳,向西可遠眺大崗山,小崗山及田寮惡地,向南是高雄市壽山,向東是旗山,天氣好時更可看到北大武山. 一般遊客最熟知的景點一是香菇亭,位於國道三號隧道北向出口正上方,一是香菇亭北上一點的電塔觀景台,尤其到了日落時分… 2/4(六) 德松德玄宮2025 高雄彌陀區 彌陀彌壽宮.鹽埕過港安樂宮.下鹽埕清和宮.海尾朝天宮 天上聖母 聯合遶境大典. 歷史沿革:東林里在清末是屬鳳山縣仁壽下里五里林,日治時代改隸為高雄州岡山郡岡山街,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改隸岡山鎮,民國三十六年六月一日橋頭區成立,才又改隸為橋頭區。 歷史沿革:在甲午戰爭前,清嘉慶年間,歸屬鳳山縣觀音中里中崎庄,民國九年實施地方制度,劃入鳳山支聽仁武庄,光復後民國36年橋頭鄉成立,列入橋頭里轄區內,政府實施地方自治,成立中崎村包括中崎、海峰部落。

2008年原為芋寮村一處台糖的荒地,在里民極力整頓下,成為環保公園;2009年橋仔頭文史協會帶著米倉社區藝術家和村民彩繪社區,豎立由王忠義木匠師與曾琬婷壓花皇后攜手打造的「芋寮環保公園」空間配製圖,讓路過的民眾在尚未踏入公園之前就先領會整個公園的分布概述。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您可以考慮作出一點點贊助鼓勵,不需手續費,轉帳操作也相當容易。 2/11~13(六~一) 台南佳里區 玉敕皇敕金唐殿 癸卯蕭壟香科五朝王醮大典 代天巡狩出巡遶境【蕭壟香】. 1/23(一) 屏東麟洛鄉 麟洛開明堂鄭成功廟.福聖宮 往九塊厝三山國王廟 恭迎王爺奶奶轉妹家【王爺奶奶回娘家】.

德松德玄宮: 高雄橋頭九甲圍義山宮進香請火回駕繞境大典

三山國王之供奉,祖廟原始於廣東省揭西縣,明末鄭成功開台,隨鄭氏來台之粵籍移民定居於橋頭區九甲圍(本區甲南里、甲北區)、頂鹽田(本區頂鹽里)、下鹽田(楠梓區藍田里)等四里。 九甲圍義山宮現有供奉神尊,由二王明山國王為正神,兩邊為大王,巾山國王居左及三王獨山國王居右,分奉兩旁為本宮主奉神尊,兩邊並伺執劍元帥、護印將軍為護法。 正殿龍旁奉祀註生娘娘,虎旁為福德正神,每年農曆二月二十四日為三山國王聖誕。 本里先民早期皆從事務農工作,以種植甘蔗、稻米為主,人人安居樂業,里內德松德玄宮供奉「玄天上帝」,是里民信仰中心所在。 歷史沿革:本里自古來原與仕隆同為一庄,在清末原屬鳳山縣仕隆庄,民國九年實施地方制度後隸屬高雄州岡山郡楠梓庄之轄區內的仕隆,民國三十年楠梓庄廢除改隸岡山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橋頭鄉成立即分為仕隆、仕豐兩村,後來本里因人口聚集於民國七十五年分治成立仕和村,一直發展至今。 本里成立至今,里民從事各行各業發展民風淳樸;帝仙宮與註生宮兩座廟宇是仕隆里、仕豐里、仕和里等三里里民的精神信仰中心,廟前廣場及周圍有個小型的市場,提供里民日常生活必需用品。

德松德玄宮: 高雄市橋頭區德松德玄宮

德松里東南與橋頭里為鄰、西連白樹里,北與筆秀里接壤,北以五里林溪為界,東到成功北路,南至樹德路,西至中正路。 原名「倒榕仔」、「倒松仔」,不斷改道的五里林溪曾流經本里,舊溪路經德松路38號,沿五林國小圍牆邊繞芋寮村轉北向;日治時溪流在鐵路南巷,往北經頂頭巷直至五里林應公廟而西流,1953年水泥堤防完成後河道始定。 本里爲三姓血緣聚落,其中楊姓親族聚居於中正路到德松路的中段;林姓親族聚居於中正路到德松路的北段,劉姓親族則聚居於東側德松路與省道之間。 德松德玄宮2025 大崗山風景區位於高雄市一帶,從岡山區延伸至燕巢區、阿蓮區及田寮區,整整跨越了4個區,入口從阿蓮區復安路進入。 由於大崗山平原地質屬於珊瑚礁石灰岩,再加上特殊階梯式斷層構造的石灰岩地質溝谷,因而形成了多樣且迷人的自然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