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艦艇2025必看攻略!內含新艦艇絕密資料

到了2009年,海軍正式編列56億台幣的預算,建造新一艘的油彈補給艦,並由海軍造船發展中心來設計,稱之為「禎祥計畫」,在當時,媒體也多以「禎祥艦」來稱乎,但其實那時候並未命名。 繼昨天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艦下水後,海軍新造的救難艦,預訂本季開工,今年第4季安放龍骨,明年第3季下水,至2023年下半年交艦。 海軍指出,新型救難艦造價35億餘元,將取代現役「大」字型軍艦,主要是擔任海軍艦艇及大型無動力衛載台海上遇險救難與拖帶任務,並協助其他公務單位及民間船舶海上救難、聯合搜救及人道救援任務。 DSCA發出新聞稿指出,這項軍售主要是提供目前在路克空軍基地(Luke Air Force Base)進行的F-16戰機飛行員培訓計畫與後勤維護支援,包括飛行訓練、備件與維修零件、燃料與加油服務等相關計畫與後勤支援系統,軍售總額5億美元。 在2017年11月,台船總計年度前三季稅後淨損達47.95億元,累計待彌補虧損43.06億元,創下2001年執行「再生計畫」以來最大虧損;因此,台船董事會決定減資57.91%(相當於43.6億)彌補虧損,同時將以私募普通股方式辦理現增。

在2021年12月29日中科院院長張忠誠在立院接受質詢時表示,此時中科院已經寫了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研發案,準備開始執行;「海軍有需求,中科院會努力達成;海軍認為有些地方還要再精進,中科院會加緊腳步建案來作」。 依照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2021年12月的議事記錄,台灣海軍方參謀長蔣正國表示,委託中科院研製艦載防空戰系的科研案是「十年前的案子」,意味應在2010年代初期左右就展開;這指的顯然就是中科院研製艦載戰系的「迅聯專案」(相關成果首先用於沱江型「高效能艦艇」),而當時中科院只有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的能量(以先前為天弓防空飛彈系列的雷達為基礎)。 而如同前述,依照官方文件,台灣海軍在2015年曾向義大利廠商SELEXES諮詢艦載3D雷達及戰鬥系統信息,在2017年又向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諮詢過SETIS戰鬥系統的信息。 新艦艇 因此,在取得國外廠商同時期第一流產品數據規格之後,台灣海軍很可能就希望新一代巡防艦戰系規格能比照辦理。 張忠誠也表示,中科院已經寫了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研發案,準備開始執行;「海軍有需求,中科院會努力達成;海軍認為有些地方還要再精進,中科院會加緊腳步建案來作」。

新艦艇: 驅逐艦

依照2019年10月16日海軍備役中將蘭寧利在中國時報的投書,最初「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規劃使用雙船體,後來才改成傳統單船體,這顯示2016年「風傳媒」等報導稱海軍打算建造2500噸級雙體巡防艦,並不是空穴來風。 南海艦隊的105「大連艦」和106「延安艦」也出現在了訓練視頻中,意味著這兩艘055導彈驅逐艦也已經形成了戰鬥力。 11月24日,解放軍海軍公佈了8型36艘新型艦艇訓練視頻,這36艘艦艇涵括三大艦隊,全是解放軍海軍近幾年服役的新型主戰艦艇。 大陸軍事專家稱,海軍能夠一次展示如此多的新型艦艇,說明中國海軍實力已經今非昔比。 根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中國海軍護衛艦舷號為5XX和6XX,以「中、小城市」命名。

  • 台船表示,內部近年全面轉型,規劃朝多角化經營方向發展,期能達到2025年造船、海工及造艦營收各占1/3的目標。
  • 南海艦隊早前已經部署了相當數量的坦克登陸艦和登陸艇,在2艘075兩棲攻擊艦裝備之後,該艦隊的兩棲作戰能力得到了爆發式增長。
  • 立法院預算中心表示,海軍 在2018年才提出的微型飛彈突擊艇案,預算高達3百多億新台幣,但國防部卻只用會議紀錄的函號當作預算編列的依據,還沒經過行政院核定,就印預算書。
  • 預期至2025年時,若包含台船轉投資台船環海及防蝕兩大關係企業(關於離岸風電)的營收,國艦國造及離岸風電將可各達台船總營收的四成,商船建造業務則約僅剩二成。
  • 海軍將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專案稱為「震海計畫」,使用與「迅能計畫」快速人員運輸艦(見下文)相同的艦體設計。
  • 4日有媒體報導全球僅剩不到500隻、分布於夏威夷的稀有保育類「萊島鴨」(Laysan Duck),竟飛越逾8,000公里到花蓮,讓鳥友們興奮前往拍攝,不過今(5日)位於花蓮吉安鄉的農莊出面澄清,表示經過確認那隻「萊島鴨」其實是他家走失的「綠頭鴨」,只是因為眼睛受傷才會有萊島鴨的特徵。
  • 依照「上報」在2020年12月5日的報導,原本中科院研發「海鷹眼」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搭配海劍羚飛彈系統,打算取代海軍現役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但此系統研發進度不如預期,且許多技術尚未突破,經評估後,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仍沿用MK-15 Block 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官員也表示,中科院執行的迅聯專案成果不如預期,為了不讓其影響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建造進度,海軍已備妥各項備案,除改以一般航巡防艦的標準來建造、待中科院完成並符合海軍需求再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之外,若中科院無法做出標準規格,不排除將直接向國外採購軍艦先進系統。 海軍過去在生產成功級飛彈巡防艦時,原先規劃將其中的第8艘「田單」號,打造為具備先進戰鬥系統丶配置艦載相列雷達的新型軍艦,讓其具有更為強大的防空丶制海戰力,軍方內部稱為「小神盾」,甚至已經與美方談妥合作計畫,但因為經費龐大丶加上軍方內部也有不同意見,「小神盾」計畫因此遭到擱置,「田單」號軍艦最後仍比照前7艘成功級軍艦的設計進行建造。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受到中科院研製艦用相列雷達及整合新型戰鬥系統進度影響,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計畫時程也不斷延後,不過,根據台船公司發佈的最新資料顯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已有最新構型,艦艏除主砲之外還將配置3組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艦上還將配置4套斜式發射箱,供雄二丶雄三反艦飛彈使用,顯示新一代巡防艦未來將具備強大的防空及反艦火力。 新艦艇 據海軍預算解凍報告書內容指出,去年8月7、18及28日辦理新型救難艦建造案第一、二及三次開標,因無廠商投標或投標廠商不符招標文件規定而流(廢)標。 去年10月29日新型救難艦建造案第四次公開招標,11月17日召開最有利標評選委員會,11月24日國防採購室宣布由台船公司得標,並於去年12月4日簽約,12月29日完成第一期款履約工項並付款。 救難艦執行期程,預計今年第2季開工、第4季安放龍骨,明年第3季下水,2023年下半年交艦及作戰測評。

新艦艇: 台灣之光

「迅能計畫」設計合約標案在2015年12月15首度公告,預算金額4905萬元新台幣,第一次投標只有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船舶中心) 新艦艇 投標,因而流標;2016年4月13日第二次開標,到4月22日再次流標。 依照海軍官員解釋,受限於國內的採購法令,「合約設計標案」的得標廠商就不能進一步承包造艦工程,因此台灣各大船廠不會參與投標;而台灣唯一有資格設計軍艦的單位,只有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船舶中心)。 依照過去幾次合約設計標案的慣例,屬於公營財團法人的船舶中心為避免「與民爭利」,都不會參與第一次投標,第一次標案投標者未達三家,自然會流標。

  • 2022年10月12日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邀請國防部長邱國正、國安局長陳明通做專案報告、備詢海軍時表示,海軍還是有籌獲一級作戰艦的需求,但還在規劃當中,噸位也將有改變,已不會執著於4500噸的噸位,並會以「國防自主」為主,也不排除向國外尋求新型一級艦的購入需求。。
  • 不過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指出,大家都希望趕快發,但喊話藍營考量行政程序問題,達成有困難。
  • 在船體型式決定後,防衛省將盡早展開船體設計,目前傾向在2023年度預算的概算需求中,編列艦艇建造的相關經費;至於新艦艇建造時間,預料要花5年以上才能完成。
  • 馬文君認為海軍打算以2000噸級輕巡防艦取代原本以反潛為主的4000噸級濟陽級巡防艦,若只因預算有限與急於成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反潛型僅有拖曳聲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可能只在艦尾配備可變深度聲納與拖曳陣列聲納組,無艦首固定聲納;濟陽級同時有大型艦首固定聲納、艦尾可變深度聲納與拖曳聲納),認為會弱化海軍反潛能力。
  • 由於目前歐洲疫情影響,一些相關製造廠商還沒有全面復工,該集團設法儘量在12月31日年底對台灣回覆建議書草案及交運期程。

雖然這些主要部件已經有現成基礎,但整合成艦載武器系統並驗證能在海上環境正常工作(包括艦體動態起伏、雷達應付海面雜波干擾等),仍需要不少的研發與測試工作,並非一蹴可幾;光是從海弓三為基礎發展艦載防空飛彈並整合到美製MK-41垂直發射系統,在2017年初就傳出與MK-41垂直發射系統進行整合與信號連結時遇到技術問題(海劍二與MK-41之間整合的技術問題花了更長時間克服)。 此外,中科院引進美國MK-41垂直發射器也因為出口許可、行政作業等因素延遲了一年,2020年又因為COVID19疫情導致美方技術人員的行程都發生若干延誤。 在2017年初,消息傳出台灣海軍會移撥高雄號(LCC-1)兩棲指揮艦作為中科院各項防空武器系統的海上測試平台,在2018年正式移撥,經過改裝作業加裝中科院研製的被動相位陣列雷達與敵我識別器、迅聯作戰系統、裝置海弓三型防空飛彈的MK-41垂直發射器等,在2019年下旬第一次出海。 在2020年2月、3月、8月,海弓三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三次試射,並在2020年8月與9月在高雄號測試艦上進行了兩次海上全實彈射擊測評(8月測試的高空靶機測項曾發生飛彈進入引信起爆距離但沒有引爆,其餘都成功),迅聯與海弓三的初期測試評估至此完成。

新艦艇: 日本必買吹風機排行榜

東海艦隊705噸1950年原招商局船隻紫羅蘭號(一說青州號),改名邯鄲號後,作為護航炮艦編入於華東軍區海軍。 037型獵潛艦(1964年-)已轉為預備役,並逐步退役,或改造為輔助艦艇(醫療艇、救援艇等)。 二級艦艇(含)以上訓練艦以我國著名航海家、民族英雄名以及象徵寓意的名詞或短語等命名。 而台灣號稱使用的HSLA-80鋼材,則是軍規HY-80鋼材的經濟版,號稱容易焊接且減省成本,但是台灣是第一次自行試製潛艇,使用減省清變得HSLA-80鋼材,其技術水準為1980年代以前科技,其焊接技術、耐壓性能等,是否符合21世紀海底戰場的需求,相當耐人尋味。 而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以及台灣工研院所公布的,所謂使用於IDS潛艇上的高效能鋰電池,目前也性能不明,是否具備如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鋭的全鋰離子電池的坐底效能?

新艦艇: 國防MIT》國造潛艦原型艦24日開工 軍方台船挑定「吉日丶吉時」

第二次投標不受首次標案「至少三家投標者」的規定,此時船舶中心才參與,並與海軍議價; 然而由於此次海軍的預算過低,開出的底價與船舶中心的報價落差超過20%,超過議價範圍,因而在2016年4月22日第二度流標。 「迅能計畫合約設計」的第三次標案在2016年5月10日公告,在5月23日完成決標,由 唯一參與投標的船舶中心得標 ;第三次投標中,海軍的預算仍為4905萬元新台幣,而此次船舶中心的決標金額為4765萬元新台幣(底價為4769萬3468元新台幣),合約執行期間從2016年5月26日到2017年6月15日。 由於雷松AN/SPY-6被美國海軍採用且管制,因此AN/SPY-7就成為美國專供外銷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列,允許輸出給等級較高的盟邦。 因此,雖然海軍跟中科院在公開場合都不承認,但實際上「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在研製初期,海軍的要求的確發生過重大轉變;而在4500噸級艦體上安裝300公里級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這樣的嚴苛指標,跟中科院的戰系「整體獲得規劃書」(基於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能否真正適配,恐怕大有疑問,也沒有經過堅實的論證。 畢竟美國同級的AN/SPY-1D被動相位陣列雷達,完全沒有裝在四千噸級船艦的實例;到2020年為止,西方國家也沒有一種現役船艦滿足這樣的規格。

新艦艇: 國防MIT》國造潛艦2025年服役 搭配美製重型魚雷壓制共軍

而立法院審理民國108年度國防預算之後,「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16.4872億元預算被大幅刪減14億8080萬6000元新台幣,剩餘的1億6000萬元也遭凍結,等國防部向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專案報告後始得動支;其中,戰系裝備委製款大幅刪減到只剩7531萬6000元,戰係裝備整後款則只剩468萬4000元。 依照2019年2月27日的立法院院會報告,剩餘1億6000萬預算遭凍結是因為「外購戰系裝備輸出許可獲得情形及科研裝備研發進度、民間船廠造艦設備及人才是否足以配合、合約設計及戰係裝備研發未完成、建案倉促及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規格性能 新艦艇 需要說明」等疑慮。 與先前2017年世貿航太國防展中展出的模型相較,2020年版想像圖做了一些調整。

新艦艇: 相位陣列雷達進度落後

官員表示,潛艦國造雖是國家政策,但非立即可挹注獲利,如果增資能讓船廠存活才有效益。 預算中心認為,國內船廠近20年承接海軍造艦計畫有限,實際交船者僅光華三號錦江級近岸巡防艦12艘(500噸級,民國83至89年間交艦)、光華六號飛彈快艇31艘(186噸級,民國95至100年間交艦)、沱江級雙體巡邏艦一艘(500噸級,民國103年交艦)及磐石號油彈補給艦一艘(約2萬噸,民國104年交船)。 預算中心質疑,在缺乏足夠建造案支撐下,國內船舶產業人才恐已嚴重流失,而人才養成並非一蹴可及;此外,軍艦建造要求規格及品質又遠高於一般商船或公務船,海軍司令部於短期間內密集提出多項艦艇國造計畫,國內船廠設備及產業人才是否足堪配合,恐有疑慮。 迅能計畫合約設計完成之後,海軍將迅能計畫的艦體載台設計成果繼續用於「震海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兩者使用共同的艦體來節省成本,而「震海計畫」建造的優先程度高於「迅能計畫」。 海軍參謀蔣正國則表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造船案在建案時,相關科研案還沒完成,現在也還有些部分仍在進行、尚未完成。

新艦艇: 旅美中國青年:不推翻共產黨 中國沒未來

蔡英文為首艘沱江級軍艦命名為「塔江艦」;這艘獲得國際好評的「沱江級」巡防艦升級版,延續雙船體的設計,速度快、戰力強,配備有先進電戰、偵搜系統,以及強力的雄二、雄三反艦飛彈,能夠攔截或打擊主力敵艦。 共同社日前報導,建造彈道飛彈攔截專用艦方案,跟增加海上自衛隊擁有的神盾艦方案不同,神盾艦是除飛彈攔截能力外,還擁有接戰敵方戰機和潛艦能力的多功能護衛艦;專用艦則專注於飛彈攔截功能,預計建造成本會較低。 日本政府將在今年底前完成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的修訂,朝保有自衛隊「反擊能力」的方向進行協調。 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8艘神盾艦,活動海域包括釣魚台列嶼(日方稱尖閣諸島);而配備神盾戰鬥系統的新艦艇,則想定要經常部署在日本海,負責警戒北韓飛彈威脅。 日本政府早已放棄在本土部署飛彈防禦系統「陸基神盾」(Aegis Ashore),取而代之的是在2020年12月決定建造兩艘配備神盾戰鬥系統的艦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俄羅斯總統普丁說,中方對俄方表示從未拒絕以外交談判方式解決烏克蘭問題表示讚賞,並將繼續秉持公正立場,為和平解決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新艦艇: 國防MIT》國艦國造新一波計畫出爐 潛艦7艘丶飛彈巡防艦14~19艘

路透社報導,凌晨2時剛過,基輔市政府就在通訊軟體Telegram發布有關空襲警報的警示,呼籲市民前往避難所。 新艦艇 烏克蘭空軍表示,俄羅斯一夜之間從烏國東南部和北部方向出動16架「自殺式」無人機,已全數遭到殲滅。 [NOWnews今日新聞]桃園地方檢察署指揮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今(5)日前往中信銀行江翠分行、成功分行搜索,中信金代子公司中信銀今天晚間發布重訊,主要是配合檢調單位進行詐騙集團案件搜索調查… 軍事作家沃特海姆(Eric Wertheim)指出,一艘美國航艦及其戰鬥群,比多數國家的空軍還要強大。

新艦艇: 飛彈快艇(FABG/FACG)

依照「上報」指出,海軍對於海基型相位陣列雷達的性能規格,要求偵測距離可超過300公里;雖然目前中科院的相位陣列可以滿足此一指標,然而整個系統體積重量超過「震海計畫」艦體載台容許的餘裕。 新艦艇 依照報導,中科院曾嘗試將雷達後端部分設備(信號處理端與資料處理端)分裝在不同處,避免所有沈重設備都放在與天線同一層甲板而使重心過高,然而分開布置之後卻發現信號傳輸過程扭曲失真;此外,中科院也嘗試進一步將信號處理器小型化,但穩定性還不夠,目前尚未突破關鍵技術。 根據2018年6月初「自由時報」等媒體引述,有官員透露,中科院負責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研製的「艦載四面相位陣列雷達」由於體積比原訂稍微大了一些, 若無法有效縮減,「新一代巡防艦」的艦體載台要稍微放大才能容納,因此其最終定案的排水量可能會增加到5200噸左右。 而同時間「上報」的報導也引用軍方人士私下透露的意見,認為台灣的「迅聯」艦用作戰系統的全套設備體積,絕不會小於美製神盾系統,但各國裝設神盾系統軍艦起碼要5290 噸以上(此為挪威的南森級,而西班牙與澳洲的神盾艦滿載排水量都在6000噸以上),反觀台灣海軍目前規劃的排水量是4500噸,若要具有「小神盾」的功能,這樣的噸位恐怕不敷使用。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蔡英文總統力推國艦國造政策,目前各型軍艦丶海巡艦目前正在依計畫建造當中,新一波的國艦國造需求數量也已出爐,根據台船公司本週法人說明會公佈資料顯示,國造潛艦原型艦已經開工,預估後續還將有7艘潛艦建造的需求,台船目前正在爭取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建造作業,預估同級軍艦將有14到19艘的需求。 2021年12月29日,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審議2022年國防預算時,時任中華民國海軍參謀長蔣正國表示,新巡防艦案仍在評估並未取消,構型也尚未確定,但部分科研案項目需要時間及部分裝備需要再行確認,約2022年時能定案。

新艦艇: 國防MIT》陸射劍二飛彈系統趕進度 11丶12月將做這2項測評

2018年5月14日,因相列雷達系統體積過大、過重,海軍參謀長李宗孝中將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接受質詢時定位以4,500噸級的「一般」巡防艦,未來迅聯系統發展完成後再提建造案。 報導指出,美國海軍活動減少跟中國大陸同年派出約1700架次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形成對比,而後者幾乎是2021年數字的兩倍。 美方的轉變也正值華府跟北京的關係自2022年11月的「拜習會」後有所改善,減少航行通過台海或南海的次數會是美方消除些許摩擦的一種方式。 早年畢業於解放軍第二砲兵工程學院(現為火箭軍工程大學)的中國軍事評論員宋忠平指出,中國海軍退役艦艇的老兵,必須重新經過全套的訓練,才能操控自動化和資訊化水準更高的新艦艇。

由於前述各項爭議,立法院在2018年11月底到12月上旬審查前述各海軍造艦預算時強烈抨擊。 潛艦國造部分,朝野不少立委主張大幅刪減或凍結「潛艦國造」的原型艦籌建預算,經海軍強力溝通爭取後,仍保留至全院會討論 ,最後在海軍全力遊說以及民進黨全力護航的情況下,民進黨立委撤回刪減/凍結案,並否決了國民黨的半數凍結提案,全額通過。 「鴻運計畫」兩棲運輸艦預算被凍結2億,「永捷專案」快速佈雷艇預算減列100萬、凍結2000萬元。 「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預算被減列1億、凍結3億(海軍對立院做專案報告後始得動支),變更設計的量產型首艦通過作戰測評才能進行量產。 此外,海軍「微型飛彈快艇」案在2019年會先編列4.6億元新台幣,被立法委員決議減列2億元預算,並要求原型艇將先將進行設計、經戰術測試通過、向立法院報告後,再執行後續造艦。

根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中國海軍補給艦舷號為8XX、9XX,以「湖」命名,訓練艦舷號為8X,以人名命名,其他類型輔助支援艦船舷號為8XX,醫院船、打撈救生船以「島」命名,電子偵察船以「星」命名,調查船、試驗船以人名命名。 根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中國海軍常規潛艦舷號為2XX、3XX,以「遠征」加序號命名,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二級戰鬥艦艇,核潛艦舷號為4XX,以「長征」加序號命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一級戰鬥艦艇。 新艦艇2025 中國海軍發言人程德偉此前說,根據《海軍艦艇命名規定》,巡洋艦、兩棲攻擊艦及以上級別艦艇以行政省和直轄市命名。 但是根據台船提供的資訊,最新修改的震海巡防艦計劃,已經由原本規劃於主炮後方一整組、24管MK41垂直導彈發射系統,改為各3組、每組8管的Mk41垂直導彈發射系統的配置。 而船身中段後方為4套斜式發射箱,可根據任務需求搭配雄風2型與雄風3型等反艦導彈。 台灣造船公司(CSBC)在本周進行法人說明會,會中曝光了該公司承攬台灣海軍目前新型艦艇的整體概況。

3月17日台船原股東放棄認購的股份,包括經濟部7995萬9607股、中鋼589萬8852股、中油1809萬4907股、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2742萬947股、耀華玻璃公司管理委員會2742萬947股、財團法人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1902萬5252股;這些未認購股數在3月18日到25日安排特定人認股。 台船內部指出,這次增資案經行政院核定,由國發會、耀華玻璃與國防工業發展基金出資27.5億參與,當時以每股16元計算;但因台船股價持續上漲,最後算出的發行價是17.5元,三大基金預算不足,所以3月18日開始以特定人身分認購,約少認購1.4萬張。 包括經濟部、中油、中鋼等原始股東可認購的股數,放棄後全部由國發基金承接,因此國發基金在台船增資後,成為台船最大股東。 以3月18日的台船時價為例,比增資股每股17.5元高5.1元,因此有將近三成的套利空間,據說包括民意代表等各方人馬搶著認購台船增資股,登記數量超過40萬張;外傳有民代以台船官股比例高達47.6%、明顯過高為由,向經濟部施壓,要求官股降低持股,不過台船高階堅決否認有立委施壓或透過企業登記爭取以特定人身分認股。

新艦艇: 兩棲艦艇列表

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計畫 總經費4905萬新台幣,民國106年度編列2452萬元。 向美國新購方陣Block 1B快砲計畫總經費101.6億新台幣,分9年編列(民國106至114年度),民國106年度編列3億餘元。 雄風反艦飛彈機動發射車總經費136.8億 新台幣,分7年編,106年度編列1.9億元。 「鴻運計畫」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第二階段原型艦籌建計畫總經費62.9億新台幣,分5年 編,106年度編列13億元。